如果我們青少年對這種植物有過深入的了解的話,就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意義。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植物的某些特征、姿態、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而產生比擬聯想,以表達某種思想感情或某一意境。
有時候,這種用心的了解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甚至有人就從了解動植物開始,走上了一生的科學成功之路。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用心了解一種動物或植物呢?
首先,學會用心觀察。
觀察是通過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嘴巴嚐、手觸摸等去有目的地認識周圍事物的心理過程,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知覺。
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警,隻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達爾文從小熱衷於觀察動植物,他一度被人稱作“喜歡觀察動植物的‘傻子’”。他曾注意過花的不同顏色,並試圖用不同顏色的水去澆灌花以開出不同的花朵;他曾到南美觀察那兒動植物的生長習慣,經過數年的積累和20年記觀察日記,終於完成了《物種起源》。
其次,到動物園、植物園實地考察。
針對我們想了解動物或植物,我們可以選擇到動物園或植物園進行實地考察。動物園、植物園都對園內存有的每一種動物和植物做了詳盡的介紹,而且我們還能與它們近距離地接觸,這些都對我們的了解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最後,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詢問。
查閱相關資料時,我們可以上互聯網絡,去圖書館、新華書店等。通過這樣的查閱過程,我們可以很好地掌握有關動物、植物方麵的知識,比如,動物、植物的分類,某類動物或植物的特點、生活習性以及有關動物仿生學等方麵的知識。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可以培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調查詢問以及合作中,培養我們與人交流、交往的能力,鍛煉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掌握調查、詢問實驗等簡單的研究方法。在此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形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我們青少年一定要認真上好學校組織的有關類似“與動物交朋友”、“觀察一種植物”的實踐活動,這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一位中學生在經過學校組織的一次實踐活動後,寫下了這樣感慨的文字:“說實話,我從小就不喜歡動物。因為我特別害怕狗,雖然沒被它咬過,但仍舊感覺狗是一種很凶狠的動物。真正喜歡動物是從電視節目《動物世界》開始的。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凶猛的獅子傲然雄踞;在非洲叢林的濕地泥河邊,角馬同鱷魚在悲壯地拚鬥;在鬱鬱蔥蔥的森林中,可愛的猴子穿梭不息……所有的這些,都給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節目讓我慢慢走進動物,並喜歡、了解它們。但是,對於動物的了解和喜歡,僅僅隻停留在電視畫麵中。
“在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中,我上網查閱了許多資料,也去了動物園,真正走近動物,喂養動物,關心愛護它們。在和動物的相處中,我深刻體會到了人與動物之間相依相存的美好情感;體會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對於人類未來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在了解、研究動物的過程中,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在展示活動成果的過程中,我更是感受到了獲得新知識、獲得成功的無比快樂。雖然,這次實踐活動已經劃上了句號,但我想,我對動物的探索還會繼續,對動物的關注、熱愛和保護將伴隨我一生。”
要保護動植物
青少年朋友,我們是否知道每年的10月4日是什麼日子呢?這一天是舉世同慶人類朋友的節日——世界動物日。這個節日源自19世紀意大利修道士堅·弗朗西斯的倡議。他長期生活在阿西西島上的森林中,熱愛動物並和動物們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關係。他要求村民們在10月4日這天“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
堅·弗朗西斯為人類與動物建立正常文明的關係做出了榜樣。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並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每年的這一天,在世界各地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
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奇怪而有趣的動物和植物,是它們把我們的世界裝扮得五彩繽紛。可愛的動物和植物是我們人類的近鄰,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它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和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遺憾的是,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科學的不斷進步,屬於動物、植物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尤其是動物,它們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一些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人,為了眼前的利益,肆意捕殺它們,動物們真的很可憐!有些活動已經導致許多動物瀕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