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經典國學:感受不一樣的韻味(1)(1 / 3)

判斷題

1“鞠躬”是從鞠祭演化而來的。(對)

知識點:商代有一種祭天儀式曰“鞠祭”:將祭品(豬、牛、羊等)整體彎蜷成圓的鞠形,放到祭處奉祭,以此來表達祭祀者的恭敬與虔誠。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逐漸援引這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地位崇高者或長輩的崇敬。於是,彎一彎腰,象征性地表示願把自己作為鞠祭的一個犧牲品而奉獻給對方。這就是“鞠躬”的來曆。

2唐裝就是唐朝人的服裝。(錯)

知識點:“唐裝”,是由清代常服演變而來的,“唐裝”的稱謂,其實源於海外。盛唐時期,中國聲譽遠及海外,海外各國都稱中國人為“唐人”。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順其自然便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

3名匠魯班是魯國人。(對)

知識點:魯班名公輸般,魯國人,因為般和班是同音,故稱為魯班。

4被稱為北宋時期的百科全書是《夢溪筆談》。(對)

知識點:《夢溪筆談》是北宋著名科學家、政治家沈括的著作,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全書內容涉及天文、曆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醫藥、曆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因此被稱為北宋時期的“百科全書”。

5號稱“關外紫禁城”的皇宮位於沈陽。(對)

知識點:沈陽作為清代盛京、陪都,留有眾多的文物古跡,盛京皇宮是沈陽名城的象征。

6古代人們身上佩戴的荷包都是成對出現的。(對)

知識點:荷包是中國傳統服飾中,人們隨身佩戴的一種裝零星物品的小包。荷包通常是成對出現,兩邊的顏色、圖案故意繡成不同的式樣,佩戴時左右各係一個,相映成趣。

7“新郎”這一稱呼最初所指的是人名。(錯)

知識點:“新郎”最初指代的是一種官職,從漢朝時就有,在中央官署裏的侍從官通稱為“郎”。到了唐朝,則對六品以下的官員通稱為“郎”。在封建社會裏,在官貴民賤的思想統治下,百姓都尊稱上述官員為“郎官”或“郎君”。自從唐朝開科取士,凡中了進士的人,就有做官的資格。他們被分到中央官署任“校書郎”“秘書郎”等“郎”職。所以,人們稱呼新科進士為“新郎官”。

8“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描寫的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錯)

知識點:應為元宵節。這兩句詩出自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寫的是去年元宵節一對戀人在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本詩的內容如下: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9天葬是我國藏族的葬禮風俗。(對)

知識點:人死了以後,把屍體放在露天外,自然界的鳥類來啄食屍體,這稱之為“天葬”,是藏族人民的古老的葬禮風俗。

10“和尚”一詞是對佛教徒的稱呼,意思是“以和為尚”。(對)

知識點:佛教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其根源在於各種欲望。因此,為了擺脫痛苦,必須寡欲,必須進行修行,忍受人世間的一切疾苦。因而,佛教的人生處世哲學是主張一切調和。“和”即忍耐、服從。“和”是佛教徒所崇尚且必須遵守的。以“和”為“尚”即是稱佛教徒為“和尚”的緣由。

11我國的“紫砂陶器”曆史悠久,它的“黃金時期”是在唐宋時期。(錯)

知識點:紫砂陶器曆史悠久,源遠流長,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著名的大夫範蠡曾在宜興製陶,人稱“陶朱公”。明清時代,宜興的陶器業空前繁榮,迎來了宜興紫砂陶器的“黃金時代”。那時文人士大夫階層在廳室堂中陳設宜興紫砂陶,成為一種時尚。

12袈裟由許多塊布補綴而成,所以叫百衲衣。(對)

知識點:袈裟是有些和尚為了表白自己苦修苦煉的心跡,特地征用民間花花綠綠的雜碎布片,縫到一起做成袈裟,叫百衲衣。

13“勾股定理”是商高最先發現的?(對)

知識點:據《九章算術》記載:勾股定理是3000多年前周朝的商高發現的,後來漢朝的趙爽對此做過注解,因此在我國勾股定理又被稱為“商高定理”。

14“指桑罵槐”與桑樹和槐樹是沒有關係的。(錯)

知識點: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麵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

15“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是嶽飛的詞句。(錯)

知識點:這兩句是辛棄疾的詩句。辛棄疾被認為是宋代豪放派詞人的領袖,曾寫下許多豪邁之詞。其中“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選自代表作《永遇樂·京北固亭懷古》。

16我國的“木雕”藝術是在新石器時代出現的。(對)

知識點:我國的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代,距今已經有了七千多年的曆史。據考證,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已經出現了木雕藝術。

17中國的佛教是在唐朝傳入日本的。(對)

知識點:唐朝時期,鑒真東渡日本,在日本宣傳佛學鑒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日本曆史上稱鑒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是一位偉大的人。

18和尚的“合掌”是一種佛教的禮法,表示吾心專一的意思。(對)

知識點:《觀音義疏》中寫道:“手本二邊,今合為一,表示不敢散誕,專至一心,一心相當故,以此表示敬也。”由此可見“合掌”是佛門見麵時的一種禮儀,表示衷心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