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引經據典:探究曆史典故(3)(3 / 3)

A毛澤東B周恩來C任弼時D劉少奇

知識點:任弼時同誌在1948年1月首先提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在1949年9月的政協會議上通過。

21結識新朋友時,大家要互相握手,表示禮貌。握手禮是怎麼來的呢?(C)

A表示信任B統計人數C沒有敵意D蹭掉髒東西

知識點:古代人們以打獵為生,碰到不認識的人就趕緊丟掉手中用來打獵的石塊,並攤開手掌,讓對方看看,表示手裏沒有石塊。後來這種禮節就慢慢變成握手禮了。

22“汗流浹背”的典故出自西漢周勃,他“汗流浹背”的原因是:(D)

A衣服穿得太多B勞動太賣力氣

C打仗拚死廝殺D答不出皇帝的問題

知識點:有一天,漢文帝想了解一下國家與人民百姓的事情,於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來,問他:“全國一年之中要審理、判決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聽愣了一下,低著頭,回答漢文帝說不知道。文帝又問:“那麼全國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錢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濕了,因為他還是回答不出來。漢文帝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這些事情都分別有掌管的人,問審理案子的事,有廷尉;問財務的事,有內史,隻要把他們都找來,一問就知道了。”漢文帝聽了點點頭,對陳平的回答十分滿意。事後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覺得自己反應、機智都不如陳平,於是借著生病想回家鄉養老的理由,辭去右丞相的官職。

23“東山再起”這個典故出自:(C)

A曹操B劉備C謝安D孔子

知識點:東山再起的典故出處是《晉書·謝安傳》。指的是東晉的謝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因為謝安久居東山,所以稱為“東山再起”。

24字典是我們學習文字的好幫手,我國的第一部字典是:(B)

A《康熙字典》B《說文解字》C《爾雅》D《字通》

知識點:《說文解字》的作者是東漢的許慎。該書成書於東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共收字9353個,按文字形體和偏旁結構,分列540部,首創部首排檢法,並用六書理論解說文字。25“程門立雪”這個典故講的是宋朝的楊時,為了見名士程頤而在他家門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麼楊時等待的目的是:(A)

A拜訪B請罪C道謝D辭別

知識點:傳說中的“程門立雪”的故事是這樣的:楊時、遊酢兩人有一天去拜見老師程頤,當時程頤瞑目而坐,兩人不敢驚動,在門外侍立等待。程頤醒來,門外積雪已經一尺深了(見《宋史·楊時傳》)。成語“程門立雪”即由此而來。

26主張人性本善的是孟子,那麼,主張性惡說的是誰?(D)

A老子B孔子C孫子D荀子

知識點:荀子在性惡篇劈頭就說:“人之性惡,其善偽也。”這裏“偽”即“為”字之意。就是說:人性本是惡的,但其所以善是人為的。他對“性”“偽”劃分很清楚,認為人順本性去做,一定鬧出亂子來,必須靠教育禮法來裁製及誘導才不致為惡。

27把我國的繪畫叫做“中國畫”有多少年曆史了?(B)

A近幾十年內B近幾百年內

C一千年內D至少有兩千三百年以上

知識點:如果從戰國帛畫算起,我國的繪畫至少有兩千三百年以上的曆史。但把我國的繪畫叫做“中國畫”,則是近幾百年內的事。這個詞的產生是在“西洋畫”出現之後,泛指一切非西洋畫的中國繪畫。

28明朝和清朝初年的皇帝居住在紫禁城內的什麼地方?(C)

A太和殿B保和殿C乾清宮D中和殿

知識點:“乾清”二字取自唐代韓愈《六合聖德詩》中的詩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寢宮一直都是這裏,到了雍正皇帝以後,就挪到了養心殿,從此,乾清宮就成了皇帝聽政的地方。

29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你知道規和矩是什麼東西嗎?(D)

A尺子B鞭子C繩子D方、圓的校正器

知識點:所謂的規,就是一種玉製的尺子;矩是一個最基本的測量工具。中國是一個講規矩的國家。規矩的直接含義就是圓規直尺,而延伸的意義就是指法規和準則。

30“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為了救掉在水缸裏的小夥伴,司馬光是用什麼把缸砸破的?(D)

A木棍B錘子C鐵棒D大石頭

知識點: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一次和夥伴們玩耍時,一個小孩子掉到了又大又深的水缸中,危急時刻,司馬光不慌不忙,拾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救出了小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