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的網絡小說”應當被整治(2 / 3)

“先進文化?”那些三觀不正的網絡武俠,為了迎合中學生的“爽點”,隨意在書中殺人放火強奸,各種YY,最後大奸大惡之徒名利雙收,頤養年,占盡一切好處,而善良的人全部死光死絕,宣揚“善有惡報,惡有善報”的價值觀,這他媽是先進文化?難道先進文化就是鼓勵人“勿以惡而不為,勿以善而為之”,重塑人類的價值觀,主張喪心病狂,並以違法犯罪為榮?這樣的為什麼不能封查?(別用諷刺文學的法為他們辯護,你且看一下他們寫的武俠。)

“先進文化?”那些三觀不正的曆史,動不動就篡改曆史,嬉笑怒罵間結成文章,信手拈來都是依據,原來曆史由他了算,可以任意把玩?再者,那些三觀不正的曆史,大力渲染民族矛盾不,甚至強調“種族優劣論”,基調之中,將唐時期漢人侵略少數民族,視作一種理所應當;卻將宋時期少數民族侵略漢人,視為一種野蠻與不敬,誹謗侮辱。我想請教一下,這種思想究竟是“落後”還是“先進”?這他媽是先進文化?難道先進文化就是隨意篡改曆史,一味製造並不存在的王朝(架空曆史),並且宣揚種族優劣?這樣的為什麼不能封查?

“先進文化?”那些三觀不正的網絡玄幻修真,先以暴露虛構的方式,YY節操無底線,裝逼升級打妖怪,刻意挑戰並打擊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東西,從而給讀者營造某種“真實或必然”的假象,然後開始下一步計劃,拋棄主題,以碎片化、遊戲化、感官化的方式,拆解中心與邊緣,反複通過架空手段、不斷變化的場景,締造一種“背景不確定,世界很危險”的錯覺,穿插妖魔鬼怪,並衍生一係列並不存在的生物體,在曆險和修真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充斥大量的色情內容,甚至對女性意識的壓抑尤其嚴重,最後繼續通過幻想、異世大陸的方式,以粉碎現實,解構正麵價值為最終目的,刷新讀者三觀,使少年群體陷入迷茫或無法自拔的狀態,這他媽是先進文化?難道先進文化就是強調男尊女卑,並以粉碎現實,解構正麵價值為最終目的,強調每個人都生活在非常危險的幻境中,人人都應該逃避現實,尋找異世,努力修仙,永生不死,活在那個並不存在的虛擬裏,引發社會恐慌與主體迷失?這狗日的跟***有什麼本質區別!這樣的為什麼不能封禁?

還是那句話,一部低俗的網絡當然影響不了社會,但一百部、一千部、一萬部、“十萬部”呢?(你知道網絡的基數有多少嗎?)這些低俗的日益猖獗,加在一起,可以影響社會風氣嗎?大量三觀不正的文學作品,可以影響一個人,甚至一代人的價值觀和審美判斷嗎?作為網絡文學的主要受眾——未成年人,是否更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呢?

那些反對審查並整治低俗網絡、並一度打著“思想自由”為其辯護的憤青,你們的內心究竟有多麼陰暗?

文學作品可以寫的不好,但至少要有一個底線。那些宣揚“黃賭毒”、“同性戀取代雙性戀”、“邪惡即正義”、“扭曲人性”、““善有惡報,惡有善報,試圖解構正麵價值”、“篡改曆史”、“種族優劣論”、“逃避現實,全民修仙”,一味挑戰法律尊嚴與道德底線的網絡,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你告訴我,它們有什麼存在的意義?請你告訴我一個理由,用以明那些低俗不應該被封禁的原因。(我以上所指的,隻是部分三觀不正的網絡,而非所有網絡作品。)

“文藝工作者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這句話聽起來有些俗,但好像很有道理。我也想補充一句,這次大規模的審查整治,不是針對網絡文學,而是針對那些三觀不正的網絡寫手,以及低俗讀者。因為是人寫的,是寫給人看的,正因為有這些低俗的寫手與讀者存在,低俗才會被生產與銷售。

當然可以寫“低俗”、“暴力”、“無趣”、“審美偏差”、“三觀不正、”“反主流”的東西。沒有人希望所有的網絡都像《婦人》、《大主教之死》一樣高尚純樸,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作家都像“路易莎·梅·奧爾柯特”、“維拉凱瑟”一樣,那簡直是文學的悲哀。

作家甚至可以通篇寫“低俗、暴力、無趣、審美偏差、三觀不正、反主流”的東西,但如何呈現,表達效果如何,對社會的影響是積極還是負麵,那就是關乎創作水平的問題了:

《紅樓夢》的主角,賈寶玉搞同性戀;拉德克利夫·霍爾是同性戀,她寫的《孤寂深淵》,甚至被奉為“女同性戀者的聖經”;安格斯·威爾遜的《鐵杉和之後》,坦率描繪了二戰後英國男同性戀的生活狀況,並探討了社會文明和個人自由的邊界;詹姆斯·鮑德溫的《另一個國家》,試圖通過複雜的“性取向”,來反映美國現實社會中的種族關係;穀崎潤一郎的《卍》,以令人窒息、甚至陷入瘋狂的耽美惡魔主義,呈現“敗德式愛情”……這些文學作品都有大量關於同性戀的內容,但有誰能抹滅它們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這些偉大的作家,用A們驚人的智慧,敏銳的洞察力,闡述新的思想,不僅沒有被封禁,反而引發社會反思——由此可見,耽美完全可以寫,問題在於你是否有把握它的能耐。耽美藝術絕不會因“耽美”二字低俗,而是因為那些三觀不正的寫手、讀者咎由自取,激起群憤,才讓大家對這類題材抱有一些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