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信念的勝利(3 / 3)

保羅現在已經非常老了,他經曆了很多艱苦的經曆,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

在臨死前,他決定再次訪問他的主殉難的地方。他的朋友警告他千萬不要去。

當時被稱為耶路撒冷的基督教社團實際上就是一個信仰猶太教的小支派,保羅的名字被這些無法原諒愛異教徒的使徒們所咒罵,他在希臘人中取得的成功對於一個仍然在法利賽精神統治下的小城市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保羅不相信這些,但是,他剛一踏進聖殿的大門,就被人們認出來了,很快,聚集起來的人們威脅說要用私刑把他處死。但是,羅馬的軍隊及時解救了他,把他帶到了城堡。他們不完全知道他到底想幹什麼,最初,他們認為他是從埃及來到猶地亞,給政府帶來麻煩的革命煽動家,但是,當保羅證明自己是一個羅馬公民時,他們立刻向他道歉,並摘下了他手上沉重的枷鎖。

耶路撒冷警衛隊中的一個叫呂西亞的司令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與幾年前的比拉多相同的困境裏。他沒有找到任何理由起訴保羅,但是,維護當地的安全又是他應盡的職責。

他允許把保羅帶到猶太公會麵前,這座城市再次深陷內戰的邊緣。自從法利賽人和撒督該派殺死了他們的公敵耶穌後,就開始為當初草率的結盟後悔了很長時間,他們不停地爭吵,耶路撒冷的所有人永遠生活在宗教狂熱的騷動中。

在這種情況下,要是使保羅得到公正的審判是絕對不可能的,呂西亞急中生智,把他轉移到城堡裏,他在那裏可以安全地待著,躲過暴民的騷亂。

隨後,一旦有可以躲過人們的視線並能采取秘密行動的機會,他就會把保羅送到了羅馬總督的所在地——愷撒利亞。

保羅在愷撒利亞生活了兩年多,在這段時期,他過著可以稱為絕對自由的生活。但是,他逐漸對塞赫德林人對自己沒完沒了的指控感到厭煩,最後,人們要求把他帶到羅馬,向皇帝說明這樁案子,因為這是保羅身為一個羅馬公民應有的權力。

公元60年的秋天,保羅離開了愷撒利亞,前往羅馬,這是一次給他帶來巨大災難的航行。

他乘坐的船在海上遇難,他被拋到了馬耳他島的一個岩石上。他在那裏耽擱了三個月,後來,另一艘船把他和他的同伴一起帶到了意大利,公元61年,保羅到了羅馬城。

在羅馬,他看起來也充分享有自由,羅馬人的確沒有在什麼事情上和他作對。他們隻是不希望他去耶路撒冷,因為他一出現在那裏,就很有可能引發一場暴亂。他們根本不會對猶太神學感興趣,當然也不想為那些他們的法庭視為無罪的事件去審判一個人。

現在,保羅對整個國家的安全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威脅了,他有權力到處走動,他充分利用了這個意想不到的機會。

他在一個比較偏僻的社區裏租了一間屋子,又一次投入到了自己的傳教事業中。

他在這些年中的勇氣的確令人刮目相看,他年事已高,過去的二十年中,艱辛的生活差點把他摧毀了。但是,牢獄的刑罰、石砸、鞭笞、徒步、乘船、騎馬的長途旅程以及令人難以忍受的饑渴,與自己有機會親自在世界的文明之都布道耶穌的理想比起來,所有的這些困難根本算不上什麼。

他的傳道事業又堅持了多長時間,或是他一直處於什麼狀態,我們根本無法得知。

公元64年,發生了有史以來一次最愚蠢的反基督教的暴亂,並且迅速蔓延。當瘋狂的暴徒們開始大肆搶劫、殺死所有信仰新教的教徒時,他們得到了皇帝尼祿的支持。

保羅好像就是這場有組織的大規模屠殺中的一個犧牲品,從那以後,我們再也沒有聽到過他的名字。

但是,現代的教會依然屹立著,這就是他的精神紀念碑。

保羅在加利利和羅馬間搭起了一座橋梁,他拯救了基督教,使它沒有淪落為另一個猶太宗教的小支派。

保羅使基督教變成了全世界信仰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