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耶穌之死 (1)(3 / 3)

最後,當所有可以引起騷亂的理由在耶路撒冷被人們提起時,每個人都想親眼看看他,當耶穌騎著毛驢走在城門下麵時,聚集在那裏的人們奮力鼓掌,為他獻上鮮花,一派廣泛而又盛大的熱鬧場麵,就像是無論在什麼時候找到一個值得慶祝的理由,都會出現的情景一樣。

不幸的是,公眾的這種讚歎聲就像岩石上的烈火,不能燃燒得太久。

耶穌非常明白這點,他沒有沾沾自喜,所有的“和散那”(意思是上帝拯救)與“哈利路亞”(意思是讚美耶和華)的歡呼對於他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

他以前聽說過的,其他人從那以後也會聽到。如果人們能始終保持明智,就肯定不會重視這些。關於這種評論的智慧,將會在下文明顯地展示出來。

耶穌到達這座城市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住所,他沒有逗留在城裏,而是來到橄欖山上的一個叫伯大尼的郊區。

就在前幾年,他經常與拉撒路和他的兩個忠心的姐妹瑪利亞和馬大生活在這裏。這裏離耶路撒冷很近,他剛吃下一點食物,還沒有從那天的勞累中緩過勁來,就立刻走向聖殿,他第二次撿起地上的鞭子,把販賣活牲的小販和錢幣兌換商趕到了聖殿的圍牆外麵。

第二天一大清早,耶穌就得到了回複,塞赫德林公開接受他的挑戰。當耶穌站在聖殿大門口時,兩個武裝齊全的警衛就把他攔住了,審問他是依靠誰的勢力做出這種褻瀆聖殿的邪惡行為。人們見此情景立刻聚攏過來,各自擁護自己支持的一方。

有些人說:“耶穌是對的。”

另一些人則喊道:“他應該被判處死刑。”

他們互相爭論著,做出許多表情和動作,馬上就要廝打起來了,這時,耶穌在原地轉了一個圈,看著他們,他們一下子安靜下來,耶穌給他們講了許多故事。再也沒有什麼可以比這件事更能激怒法利賽人的了。

耶穌再次采取主動進攻,他越過祭司的首領,直接找百姓溝通,就像每次當他展顯個人魅力時發生的事情一樣,耶穌馬上贏得了這些聽眾的善意。

在這場與政府公開較量的鬥爭中,耶穌勝利了。士兵們隻能放他走,他的朋友們緊緊地跟隨著他,安靜地返回住處,那天,他沒有再被幹擾。

但是,眼前的一切似乎並不能說明什麼。當法利賽人決定鏟除一個人時,他們是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達到目的的。

耶穌非常清楚這點,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心情非常沉重。此外,還有別的事情使他更加焦慮。

直到現在,他的學生們一直對他忠心耿耿,那十二個與他形影不離的人更是互相關愛,親如手足,用極大的善良包容彼此的缺點。

但是,所有人都與他們當中的一個人不友好。這個人叫猶大,是一個生活在加略村(或被稱為加略斯村)的村民的兒子,因此他是猶地亞人,而其餘的十一個人都是加利利人,他對耶穌的態度也許就和這個有關。

猶大總是認為自己被兄弟們輕視,因為那些加利利人總是想試圖壓製他,他變成了自己民族的祖先的替罪羊。

所有這些想法都是假的,但是,如果他們麵對的是一個心胸狹小的卑鄙之人,即使是毫無惡意的爭論在他眼裏也會變成一種不可原諒的侮辱。

猶大好像是在一次刹那間的衝動下跟隨了耶穌,他其實是一個貪婪無賴之徒,他對那些知道他這種卑劣品質的人充滿了怨恨。

他最擅長的就是計算,所以耶穌的門徒們委任他為會計和記賬員,負責監督把大家微薄的收入平均分配給所有人。

即使有這種地位,猶大也沒有辦法讓大家對他滿意,他根本得不到其他十一個人的信任。他經常抱怨要為群眾強行送給耶穌的貴重禮物付一些金錢,當這些錢財被用在他認為的“沒用的奢侈”的事情上時,他多次公開流露出自己的憤怒之情。

耶穌為此和他進行談話,努力闡釋,對一件善意的禮物表現出自己的憤恨,這是一個多麼愚蠢和不禮貌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