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了解的那個時代的亞述曆史,講的是阿曼山戰役發生在公元前842年。繼承了暗利家族王位的耶戶主動向亞述進貢。
為了彌補自己的損失,撒曼以色剛一返回尼尼微,哈薛就向以色列的北部進攻,占領了好幾個猶太領地,他殺死了生活在這些地區的所有男人,掠奪當地的婦女,把孩子扔下懸崖,把亞蘭人帶到這裏定居。
耶戶見此情景嚇得不知所措,向主人撒曼以色求救。但是,還沒等亞述的救兵趕過來,聽到消息的亞蘭人就開始第二次進攻以色列,他們消滅了猶大的大部分軍隊,並與摩押人、以東人和腓力斯人一起掠奪這兩個國家,把那裏洗劫一空。那些僥幸逃生而又沒有被餓死的人淪落成了奴隸,猶太人隻有一個撒瑪利亞城市了。
在猶太王國即將滅亡的時刻,以利沙挺身而出,拯救國王。國王與先知共同保衛這座僅剩的唯一一座城市,直到亞述救兵前來幫助。
從愛國的角度看,他們拯救了整個國家。亞述人成功擊退亞蘭國王後,占領了大馬士革,解除了外敵給以色列帶來的壓力。
但是,這些結果是有償的,亞述人給猶太人列出一張派兵相救的賬單。他們向以色列人索取巨額費用,並且每年都要向亞述進貢,換取與亞述強國的友好關係。
在後來的整整一個世紀裏,以色列想盡一切辦法擺脫這副經濟枷鎖,有時候,他們也會取得一定的成功。
耶戶的兒子約哈施茲在一場獨立戰爭中非常幸運,他的軍隊成功占領了大馬士革,還向東推進到了尼尼微。
他的另一個兒子約阿施當了一名戰士,他也非常幸運。他聽從以利沙的話,始終做這位偉大先知的虔誠追隨者,直到他死去。約阿施謹守宗教職責,但是,隻要他一有機會,就會肆無忌憚地掠奪耶路撒冷聖殿的財物,但他心裏一直敬重耶和華。
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得到了最終的獨立和榮譽。
在與他同時代人的眼裏,所羅門時代的幸福日子在這位偉大的耶羅波安國王的統治下又回來了,他們為自己的國家即將恢複過去東方強國的地位而興奮。
但是,他們最終失望了。
明亮的天空並不代表一個嶄新的白天的到來,耶羅波安執政時代隻不過是猶太民族夕陽中的最後一道晚霞。
在那個世紀的前五十年,的確出現過繁榮的景象。鄉村一夜之間變成了繁華的大城市。牧羊人拋棄了自己的羊群,共同分享充滿無限商機的市場給人們帶來的財富。過去的商道恢複了,駱駝商重新來往於四麵八方。
但是,過分追求財富產生的經濟製度產生了許多弊端,原有的簡樸鄉村中的族長製生活方式已經徹底消失了。恢複了的是所羅門時代最惡劣的東西。
當時,已經沒有人把耶和華放在眼裏了,沒過多長時間人們就忘了他的存在。公元八世紀的先知阿摩司、以賽亞以及何細阿以極大的耐心、勇氣和頑強的毅力,不斷地警告人們不要聽信邪說,一味地追求財富是得不到幸福的。
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在雷鳴中不斷斥責人間的邪惡,何細阿、阿摩司和以賽亞則與他們不同,他們不但向世人講道理,還寫了很多書。
因為,這個時代的猶太人已經從巴比倫鄰居那裏學會了寫作,他們開始記載曆史上各種各樣的傳說,並且整理抄錄先知們的智慧,以便把這些智慧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這三位先知不斷地警告著世人,他們說得到大量的財富並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他們想極力勸導新一代的年輕人,說享樂本身不是罪惡,但是絕對不會給人們帶來精神滿足,如果人們得不到精神上的滿足,人活著就是空虛且毫無意義的事情。
當先知清楚地意識到他們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而國家必然會失去獨立時。他們才肯放棄對人們的警告,轉而向耶和華傾吐羞愧的言語,自以利亞時代,人們就再也沒聽到過這些話了。
但是,他們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用來逃避政治問題,隻是滿足於對真理的探討。在現代人眼中,這些人被稱為“社會改革者”。
他們勸戒生活富有的人要發善心,勸戒窮人要有極大的耐心。他們傳播的是一種寬容的、樂於助人的新教旨。
上述想法總結出一個合理的新教旨,那就是仁慈的耶和華會像愛自己的親兒子一樣愛他的信徒,並要求他的這些孩子們互相熱愛,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