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是為了滿足我國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環境監測等方麵的迫切需求建設的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由兩顆衛星組成(FY-3A衛星、FY-3B衛星),1994年“風雲三號”列入航天技術“九五”規劃,風雲三號氣象衛星2000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立項。
“風雲三號”發射質量為2400千克,在軌飛行尺寸為4.46米10米3.79米,高度836.4千米,傾角98.753度,周期101.496分,使用壽命2年以上。
“風雲三號”裝載的探測儀器有:10通道掃描輻射計、20通道紅外分光計、20通道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臭氧垂直探測儀、臭氧總量探測儀、太陽輻照度監測儀、4通道微波溫度探測輻射計、5通道微波濕度計、微波成像儀、地球輻射探測儀和空間環境監測器。
“風雲三號”配置的有效載荷多,研製起點高,技術難度大,衛星總體性能將接近或達到歐洲正在研製的METOP和美國即將研製的NPP極軌氣象衛星水平。“風雲三號”衛星研製成功將使我國在極軌氣象衛星領域更進一步縮小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的差距,接近或趕上其發展水平,增強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國際競爭的能力。
衛星的主要任務是:為天氣預報,特別是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提供全球的溫、濕、雲輻射等氣象參數;監測大範圍自然災害和生態環境;研究全球環境變化,探索全球氣候變化規律,並為氣候診斷和預測提供所需的地球物理參數;為軍事氣象和航空,航海等專業氣象服務,提供全球及地區的氣象信息。
風雲三號是新一代極軌衛星,其主要特點應該從三方麵來講。
第一,將實現對大氣的三維探測。因為衛星上攜帶有先進的微波探測儀器和紅外垂直探測儀,不光可以了解雲和大氣的表麵特性,而且可以了解大氣溫度濕度的垂直結構分布,這對天氣預報特別是對數值預報有十分關鍵的作用。
第二,實現全球高分辨率觀測。對全球氣候和自然災害監測有重要價值。風雲三號衛星有很強的的星上存儲能力,可以存儲全球觀測到的數據。同時,中國氣象局已經和瑞典進行合作,在北極地區建立了數據接收業務,可以獲取全球觀測資料,並傳輸到北京。
第三,實現了全天候和全天時工作。風雲三號衛星不受白天和黑夜的限製,也不受各種天氣狀況的影響,可以在各種條件下工作,提供24小時的觀測服務。這對遙感科技工作而言,是一個福音。
新一代的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經過8年研製,在2008年5月27日11時2分29秒於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標誌著我國氣象衛星和衛星氣象事業發展進入了新的曆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