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上貯有大量推進燃料,遭受攻擊時,可機動變軌。在轉發器中開辟1.544Mb/s的中速數據率(MDR)信道,與低速數據率(LDR,75b/s~2.4kb/s)並存,MDR信道傳送一份標準戰區空戰命令不到7min,把巡航導彈目標修正數據發給戰艦不到10s,這對於抓緊作戰時機非常有利。
星際間采用60GHz頻段進行星際通信,不必采用多跳或經地麵中繼的方式,這種方式容易受到敵人攻擊。采用兩種多址技術,上行鏈路用頻分多址和全頻帶跳頻,下行鏈路用時分多址和快速跳頻。衛星傳輸的信息均經過加密,同時采用先進的糾錯技術,即使近半數比特被幹擾或丟失,糾錯碼仍能使信息複原。每個衛星可能有50條EHF信道和4條SHF信道。
關於該衛星係統的地麵部分,在Milstar衛星通信係統聯合終端設備計劃辦公室領導下,海、陸、空各軍種設計和開發了一係列既能抗毀,又具有互通能力的終端設備。美國海軍計劃的Milstar地麵終端用來補充和代替UHF設備,將采用AN/USC-38(V)終端,可在中速數據率工作,根據實際應用情況配置不同直徑的天線,如1.8m用於岸站,87cm用於艦站,14cm天線裝在潛艇的潛望鏡上等。至於終端中的關鍵性部件,其中包括天線饋電線、指北羅盤、銣頻率基準時鍾、同步器以及5W和10W的固態功率放大器等,部隊要求各承包廠家進行備份配置。
技術特點分析及述評
該係統的主要特點有生存能力強,能在數天甚至長達數月的核戰爭中有效地工作。它的自主能力、抗核加固能力和抗幹擾能力都超過現有的任何衛星,是全球高保密、高可靠和高抗幹擾能力的,以戰術通信為重點的通信手段。該衛星的機動性能好,能躲避敵方反衛星武器的攻擊,具有星際間通信線路,不需通過易受攻擊的地麵中轉站即可發送信息。
Milstar衛星還保留了4條特高頻信道,能與現有特高頻用戶保持兼容,其主要工作帶寬是25kHz,可以覆蓋與海軍艦隊衛星係統相連接的大部分終端。該衛星係統工作在EHF頻帶,標誌著EHF通信媒體開始以全新的角色出現,同時也意味著需要用12m或15m的碟形天線的大規模地麵終端的結束,提供的係統具有靈活性、抗幹擾和頑存性,還具有像高頻無線電台那樣的可移動性。
Milstar是高抗幹擾的係統,具有寬頻帶的優點,如上所述可以獲得擴頻和星上處理,使用小型天線,而且天線帶寬窄,這使EHF係統更加隱蔽,以前為了不暴露目標而必須保持無線電靜默的用戶,現在可以不必靜默,需要時可以進行通信。
由於在衛星上的天線矩陣尺寸不大,因而有可能在星上采用天線調零技術,控製天線零點對準敵人的幹擾機,起到抗幹擾的作用。這在以前的衛星通信所用的頻帶上是做不到的,因為那需要星上有非常大的天線矩陣進行空間轉發,是不可能實現的。
星上處理簡單說是當衛星接收時,衛星在每個信道對信號進行解擴頻、解調和解碼,然後在傳輸到地麵接收終端之前再編碼、調製和擴展頻譜,這可以去除上行線路引入的任何幹擾信號,集中下行線路功率,發送需要的信號而不放大和傳送幹擾信號。
Milstar衛星還有一大特點是具有衛星到衛星的星際間通信能力,以往的衛星通信係統如果接收終端不是與衛星上的發送終端在同一視區內,則通信業務必須通過一個或更多個地麵終端中繼才能完成,而EHF衛星不需要地麵中繼,它能夠通過星間通信,達到遠距離通信的目的。
但是,極高頻衛星通信也有一些缺點:傳播損耗高,下雨可能完全阻斷通信;生產該頻段的波導管和天線困難;與低頻段相比較,缺少大功率的發射機器件。所以正在迅速發展中的極高頻衛星通信技術仍有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