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俄羅斯“眼睛”係列導彈預警衛星(3 / 3)

為了提高“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的探測準確度,必須研製一種新型的星載指揮控製係統。“彗星”企業又一次不負重望,研發出了寬頻無線電測量指揮控製係統。

根據計劃要求,整個“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係統由四部分組成:高橢圓軌道衛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東部指揮所,西部指揮所。

指揮控製設備的研發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開發的軟件程序主要有三類:數據分類處理程序,遙測數據處理程序,衛星係統指控程序。這樣一來,“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上的全套計算機設備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都實現了完全國產化,其中蘊含的意義不言而喻。整套計算機程序軟件由數千萬條邏輯命令組成,這在當時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係統在星載設備和地麵設備的設計上充分體現了功能與實際運用的完美結合。“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係統的啟用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西部指揮所投入運行,向地球靜止軌道發射試驗性“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用於飛行試驗和執行監測西半球的任務;第二階段,東部指揮所投入使用,向地球靜止軌道發射試驗性“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執行監測東半球的任務;第三階段,發射高橢圓軌道“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逐漸充實太空中預警衛星的數量。

1985年,蘇聯政府簽發命令,要求加快建設東部指揮所和西部指揮所的步伐。不幸的是,戈爾巴喬夫的一係列“新改革”擾亂了“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的研製工作,使研製進度被迫延長。但科研人員憑借一腔熱情和幹勁,在研製資金嚴重短缺的情況下,仍然努力拚搏,終於在1990年完成了地麵設備的配置和安裝,製造出了第一批飛行試驗衛星,開發出了數據分類處理軟件和指揮控製軟件。至此,“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的飛行設計試驗工作一切準備就緒。

1991年2月14日,蘇聯按照預定計劃向地球靜止軌道發射了第一顆安裝有ТП型星載探測設備的“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星載探測設備與地麵連接設備接通後,站在地麵顯示器屏幕麵前的科研人員、專家和政府官員都驚呆了,他們看到的不再是黑白圖像,而是一幅壯美秀麗的全彩地球外觀圖,哪裏是陸地哪裏是海洋一目了然。據數據表明,星載探測設備工作正常,一切符合國防部所提出的戰術技術要求。

這顆“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在太空中進行了長時間的飛行,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試驗數據與資料,對星載探測設備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科研人員據此修正了星載探測設備的光譜光學濾波器的最佳範圍參數。

1992年12月,俄羅斯發射了第二顆“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不但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更為詳實準確的數據參數,而且還進行了以本國靶彈和運載火箭為目標的探測試驗。

1994年7月,俄羅斯發射了第三顆“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經過對這3顆衛星的測試,科研人員結束了對“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係統的性能評估工作。飛行設計試驗正式結束,開始轉入到國家試驗階段。

“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係統通過國家試驗後不久,1996年12月25日,俄聯邦總統發布命令:“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係統的第一階段正式啟用。

1998年,東部指揮所建設完成,“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係統第二階段的試驗項目全部結束,東部指揮所開始投入試運行。2002年,東部指揮所作為“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係統的一部分正式投入使用。

太空信息指揮控製係統和情報偵察係統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目前,國際局勢和地緣政治態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太空軍事化的趨勢也是越來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必須研究未來戰爭的性質和特點,探討新式作戰方法和作戰理論,特別是要研究如何在未來戰爭中應用空天進攻兵器等涉及到空天作戰的一係列問題。

在21世紀的戰爭中,精確製導武器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不論是在戰爭伊始,還是在整個戰爭過程中,都能看到它在空中“呼嘯而過”的身影。配備非核彈頭的精確製導武器已具有戰略武器的基本屬性,特別是遠程巡航導彈就更是如此。

預計在不遠的將來,還會出現許多類型的新式進攻性武器,比如製導彈藥、機動式導彈彈頭、超音速航空器、特種太空作戰平台等等。此外,這些未來的進攻性武器還具有極強的空中突防能力,防空係統和反導係統可能會對它們“束手無策”。因此,及時探測到它們的尾焰紅外輻射、測算出它們的彈道軌跡參數、掌握它們的戰術技術性能對俄羅斯空天防禦係統的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

自從華約組織和蘇聯相繼解體之後,北約一直在向東擴張,現在已逼近了俄羅斯的“大門口”。導彈、導彈技術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範圍也在逐漸擴大,特別是在近東地區、中東地區和亞洲太平洋地區,俄羅斯的邊疆地區也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與周邊國家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也是越來越大。

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俄羅斯的空天領域麵臨著嚴重的威脅。要想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麵,采用先進的太空信息指揮控製係統和情報偵察係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年,科研人員在研製“眼睛”和“眼睛-1”導彈預警衛星時,就考慮到了未來的發展問題。他們在設計上采用了“開放式”架構,也就是說可以在不改變基本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就能完成對各個分係統的升級和改造,達到提高整體效能的目的。

考慮到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狀況,最適宜的道路就是對現役武器技術裝備進行升級和改造,而不是研製新的項目。升級和改造應遵循四個基本原則:使用功能一體化(多用途);設計建造標準化(模塊化);企業分工合作最優化;機動化。

根據上述四個原則,俄羅斯未來的衛星應該是:功能多樣化;采用模塊化設計,形成統一的設計標準和建造標準;利用衛星激光通信鏈路和網絡實現對衛星設備的遙測和監控;充分利用計算機模擬仿真係統對衛星開展試驗性戰術技術性能評估。

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在衛星的研製和科研試驗設計等方麵擁有十分豐富的經驗和豐碩的科研成果。我們毫不懷疑,它們一定能研製出最先進的太空信息指揮控製係統和情報偵察係統,為俄羅斯的核威懾戰略貢獻自己的力量。

毫不誇張地說,太空信息指揮控製係統和情報偵察係統在保護俄羅斯空天安全和戰略核威懾方麵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