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山人現存文集版本提要(3 / 3)

《傅山人集》

明刻本

傅汝舟撰。汝舟,字木虛,一名舟,號丁戊山人,一曰磊老,福建侯官人。少與高激並遊於鄭善夫門。遍遊吳會、荊、湘、齊、魯、河洛間。俞憲輯《盛明百家詩》前編據黎氏選本輯為《傅山人集》,後編又據《太夢山人棄存稿》選為《續傅山人集》。北京圖書館藏有《英雄失路集》二卷、《拔劍集》二卷、《箜篌集》二卷(明刻本),未見。

《高素齋集》二十八卷

明萬曆刻本

黃姬水(1509—1574)撰。是集刻於黃姬水卒後,由其子清甫詮次,“凡詩五百二十五首,文一百八十五首。清甫詮次良當,詩可去者鮮,文與書刪二十三首,補人蔡子木序一首。”(皇甫汸序)。卷首有皇甫汸《黃淳父高素齋集序》(萬曆丙子),王世貞《梁伯龍古樂府序》(隆慶壬申(1472)),屠隆《梁伯龍鹿城集序》(萬曆壬午)。據吳書蔭《關於梁辰魚的〈鹿城詩集〉》,是集凡玄字皆不避諱,當早於康熙間。另蘇州博物館藏有十卷本《鹿城詩集》,為舊抄本,集前亦有三篇序文,與清抄本同。惟三篇序文均為武林顧願用書寫,序文後有“萬曆癸未(1583)中秋”的落款,知當為萬曆間抄本。

現有吳書蔭編集校點《梁辰魚集》,內收《鹿城詩集》二十八卷、《江東白苧》二卷、《續江東白苧》二卷及《紅線女》、《無雙傳補》、《浣紗記》,並有補遺、附錄。

《鹿裘石室集》六十五卷

明天啟三年(1623)玄白堂刻本

梅鼎柞(1549—?)撰。原題:“宣城梅鼎祚禹金著。”卷首有李維楨《梅禹金先生全集序》(天啟癸亥〈1623>)、湯賓尹《梅禹金先生鹿裘石室全集序》(天啟三年〈1623〉)、吳伯輿《梅禹金先生全集序》(天啟四年〈1624〉)、高維嶽《梅禹金全集序》(天啟三年〈1623〉)及劉紹恤《與玄草序》(萬曆癸未〈1583〉)、《與玄草序》(不署名)。《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鹿裘石室集》六十五卷,明天啟三年(1623)刻本。原題:“宣城梅鼎祚禹金著,同邑湯賓尹嘉賓訂。”有李維楨、湯賓尹、高維嶽、吳伯輿序,高序在吳序前,又無後二序。二書卷數全同,同一年刊刻,小有差別,前者或夫書坊所刻,增二篇序文以掩耳目。《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八十別集類存目七《梅禹金集》二十卷提要雲:“是集乃其詩,凡分《庚辛草》四卷、《與元(當為玄,避諱改)草》八卷、《予寧草》八卷。鼎祚輯《八代詩乘》,又輯《古樂苑》,於詩家正變源流不為不審,而所作止此,則囿於風氣,委曲諧俗之過也。”未見全集而作此批評,蓋其心中對明詩已心存偏見。

《綠水新編》二卷

明嘉靖間刻本

莫叔明撰。叔明,字公遠,一名更生,字延年。《弇州山人續稿》卷一百十三有《明詩人莫公遠墓誌銘》,《詞林人物考》卷十一所記均得自王世貞此文。另:《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二《讚三十首》之《莫山人像讚序》記其一生輾轉投人甚悉。據王世貞文:“中丞宋望之愛公遠詩,與備賓主,且曰:‘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少陵氏殆為吾子設耶!下溧水令校刻公遠詩。”《詞林人物考》雲:“有集數十卷,先後刻行世上述諸刻本已不可考。”

此集原題:“廣平安謙校正,長洲莫叔明著。”卷端有“知吳縣事廣平安謙序”,《中國善本書提要》據吳縣誌》考安謙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知縣事,斷此集為嘉靖刻本。俞憲《盛明百家詩》後編輯其詩為《寞公遠集》。

《羅山人集》

明刻本

羅鹿齡撰。鹿齡,號海嶽山人,鎮江金壇人。以詩遊於公卿間,窮年獨旅,若以海嶽為家,因自號海嶽山人。曾寓於遼,以詩遺俞憲,俞憲編《盛明百家詩》前編,據以輯為《羅山人集》。

《梅顛稿選》二十卷

明刻本

周履靖(1524—?)撰。原題:“長水周履靖逸之父著,雲間陳繼儒仲醇父選。”卷首有陳繼儒序、錢應金序。《四庫全書總目》雲:“所著有《閑雲稿》、《泛泖吟》、《詠物詩》、《螺冠子詩餘》、《茹草編》諸集,陳繼儒彙而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