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滋補,許多人都喜歡屋裏燉上一大鍋鮮香醇美的雞湯,熱熱地喝下去,感覺整隻雞的精華都融入這口湯裏了。然而,喝雞湯真的比吃雞肉更營養嗎?
可能對於我們多數人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就餐,一鍋鮮美的雞湯端上桌,率先被消滅光光的肯定是湯,剩底的一般都是雞肉“渣”子。剩肉可以剩湯不行,也是很多家庭餐桌傳下來的規矩,小時候都有聽老人們念叨過喝湯才是最有營養,煲湯費時間,經過那麼長時間的煲燉,營養都濃縮到了湯裏,至於雞肉,早成了肉“渣”子,沒什麼吃頭的,丟了也不可惜。
但是營養學家們告訴我們:隻喝雞湯不吃雞肉其實是一個飲食誤區。
雞肉為我們提供的營養成分除了脂肪、維生素、鈣等礦物質之外,最主要的是多種優質蛋白質。一鍋湯的烹飪過程中,這些蛋白質隻會有一小部分溶入到湯裏,不超過總量的10%。隻喝湯、不吃肉,相當於扔掉了90%以上的優質蛋白質,等同於“丟了西瓜揀了芝麻”。
雞湯鮮美,其鮮味主要來自含氮浸出物。在燉雞肉的過程中,脂肪、維生素和骨頭中的鈣比較容易溶解到湯中。脂溶性的香味物質是溶解在脂肪裏的,因而會隨著脂肪一並進入湯裏,這是湯好喝的原因。長時間的文火燒燉的過程,雞湯裏積聚有從雞肉裏釋放出來的氨基酸小分子,而真正能溶到湯中的僅僅是少量蛋白質,從某種意義上說雞湯裏擁有的營養物質有限,而湯中油多熱量大,嘌呤的含量也很大。
相比而言,一鍋湯中,更容易消化和吸收的是經過長時間燉煮的雞肉,大量的蛋白質、糖、脂肪等重要的營養物質凝固在雞肉裏,因而,從滿足人的基本營養物質來說,雞湯的營養在雞肉裏麵。不僅雞湯如此,骨頭湯、牛肉湯等等,也是肉比湯更有營養。
要美味,喝雞湯;要營養,吃雞肉。現代人講究美味更追求營養,所以我們要既喝湯又吃肉。
雞湯有助預防感冒
由於反複無常的天氣作怪,時下患感冒的人陡增,醫院裏治療室內多是感冒發燒的病人在打點滴。能否有有效的方法預防感冒呢?除了適時增減衣服、適當運動提高抵抗力,服食維生素C等方法外,喝雞湯也是民間流傳的預防感冒的好方法。
最近美國科學家對雞湯功效所做的研究表明,雞湯在緩解感冒症狀,如鼻塞和喉嚨疼痛,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最終幫助患者戰勝感冒方麵有著一定的作用。
研究人員介紹說,長期以來,美國人一直將雞湯視為治療感冒的一種食品。過去人們常開玩笑說,給患感冒的人喝雞湯至少能從心理上給病人帶來康複的勇氣和希望。然而,研究證明,雞湯對感冒患者所起的作用遠不止一種積極的心理作用,因為雞湯能夠幫助抑製人體內的炎症以及黏液的過量產生。
研究人員解釋說,冬季通常是感冒,特別是流感的高發季節。與一般性感冒不一樣的是,流感發病時來勢凶猛,通常的症狀為疼痛、高燒和乏力,同時還可伴隨咳嗽、鼻腔堵塞和喉嚨疼痛等。當受流感病毒侵襲後,人體內會分泌大量黏膜類的物質。研究證明,雞湯可以抑製黏膜的產生。因此,喝雞湯有助於減少鼻腔的堵塞和喉嚨的疼痛,咳嗽的次數也會隨之減少。此外,實驗室對雞湯藥效的化驗結果也表明,雞湯可以抑製血液中一種具有抗感染功效的白細胞的活動。雖然這種白細胞的功能是消滅人體內的細菌,但是它們在戰鬥中會使人體產生大量的黏液,而黏液是讓感冒和流感患者頗為難受的一種症狀。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雞湯不是治療感冒的藥物,但是它能緩解感冒的症狀以及改善人體的免疫機能。所以,在戰勝感冒和流感的過程中,雞湯是一種積極的“非正規軍”。在冬季這種比較敏感的時期,多喝些雞湯對健康的人來講有助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而對於那些已被流感病毒俘虜的患者來講,則有利於其抑製因感冒引起的炎症和黏液的大量產生,從而減輕感冒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