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衛星

那個叫黑方的包工頭很仗義,最後在南郊蓋了一幢三層的洋樓拱手相送。楊局長本來是不願這麼快搬過去的。“搬什麼搬呢?先放在那邊住幾年蚊子,找個合適的時間再搬也不遲。”楊局長許多次都是這樣說的。

但是楊局長經不起老婆孩子的動員、催促和嘮叨,隻好擇個吉日,全家搬了過去。

雖說原來的三房二廳也很寬敞,但是相比之下,就要遜色多了。楊局長住得舒暢,不免常常想起黑方,心想這人也真是的,嘿嘿!

鄉下老娘進城七八年了,隨著兒子職務的升遷,從簡易套房到二房一廳到三房一廳到三房二廳,現在住進這“要啥有啥,百貨大樓似的”(老太太語)洋樓,她忽然覺得她的才能可以重新發揮啦,她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啦!

“我要養豬。”有一天,老娘鄭重其事地告訴兒子。她的語氣不是“請示”,而類似楊局長常常簽署的“經研究決定”那樣的毅然決然。

“你怕閑著,那就養花養鳥吧。養豬又髒又累,又沒地……”楊局長說。

“樓後頭有塊空地。”原來,老娘早就瞅準了。接著她興奮地絮絮說道,“養豬好咧。豬啊,一身都是寶。我當年在鄉下,一氣養了十多頭,還放過豬衛星呢,嗬嗬嗬……”

楊局長知道,老娘早年是遠近聞名的“養豬能手”,放過“豬衛星”,一頭菜豬九千九百斤,在省報上白紙黑字地印著。楊局長想來就覺得好笑,說道:“你是不是還想放一次‘豬衛星’,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呀?”

“什麼吉尼不吉尼?養豬吉利!”老娘大聲地說,“想當年,我那‘豬衛星’上了天,縣長還給我掛紅花呢!”

孝子楊局長拗不過老娘,同意她養一頭豬解解悶。第二天,楊局長就打電話叫黑方派人來砌了一個小豬圈,還買回來一頭小豬仔。

老婆和孩子聽到豬叫聲,幾乎大驚失色。待問過情況之後,紛紛把矛頭直指老娘。

“養什麼豬呀?我們又不是吃不起豬肉。”老婆對老娘說,口氣是酸溜溜的,她後麵還有一句沒說出口:你閑著摳鼻孔也比養豬好呀。

“奶奶,你太小農意識了!簡直是五千年小農思想在我們家的複辟!”孫子對老娘說,口氣裏充滿火藥味。

“什麼辟?你懂個屁!”老娘不客氣地回敬孫子。

這樣的“討伐”很多,楊局長每次都出來充當調停人:“算了算了。既然養了,就先養它一段時間。你們少說幾句……”

三代人正麵衝突漸漸少了,但是老婆孩子常常在背後嘀咕或者含沙射影。老娘也不糊塗,常常有感而發:“養豬好咧。隻有呆子才不明白道理,豬一身都是寶。我當年放過‘豬衛星’,上過報紙哩……”

這樣的話聽多了,兩個孫子便暗地裏把奶奶稱作“豬衛星”。有一天,正“豬衛星”長“豬衛星”短地閑扯,不巧被楊局長聽見了。楊局長覺得不能不表示一下他的態度,便很嚴肅地資問兒子:“你們這樣稱呼奶奶,像話嗎?你們懂不懂文明禮貌呀?”兒子閉了嘴,心裏卻很不服氣:就是“豬衛星”嘛!

有一天,楊局長惶惶然起來。

老婆孩子了解了情況,也跟著惶惶然起來。

原來,上頭要求領導幹部反腐倡廉,自查自律。

楊局長這幢洋樓估價39萬元以上,被要求填表說明“資金來源”。

楊局長冥思苦想了一天一夜,不知怎麼填寫才好。沒有海外關係,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自己和老婆兩人工資二千多塊,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兩個兒子還在高中念書……當然,填上一句“黑方免費贈送”,又簡潔又確切,可是……楊局長想到這裏,冷冷地笑了一笑。

又過了一天一夜,楊局長忽然看到老娘提著半桶泔水走向豬圈,還聽見她嘴裏嘮叨著:“這豬長得好慢……我當年一頭養了九千多斤,看來現在是不行了……”

楊局長恍然大悟,立即轉身回到桌前,在那份表格“資金來源”一欄裏端正地填上:養豬。

不久,上頭據說是“頂住了重重阻力”,曝光了一個受賄建造私房的領導幹部的名字。當然,這個人不是楊局長。楊局長靠老娘養豬致富,建造私房,這自然是再也合法不過了。

楊局長如同過了鬼門關,全身心鬆弛了下來。他把老婆孩子召進臥室,正色地說:“這一回可是她老人家的豬救了我的命,你們以後不準再叫她‘豬衛星’!”

老婆孩子麵麵相覷,從此絕口不叫她老人家“豬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