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光子的幹涉謬論(2 / 2)

有時候我們也必須考慮另一種可能,就是電子在吸收了光子以後並沒有發生躍遷,而是在沒有躍遷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光子輻射。特別是這種幹涉光子的吸收,因為它內部已經含有兩個光子,即使存在雙光子輻射也達到了臨界狀態,極有可能不發生躍遷直接輻射光子。對於這種情況的檢測是很簡單的,建立檢測電子躍遷模型就能獲得理想結果。假如在大量含有雙光子的原子中並沒有相應量的電子躍遷,就說明這個假設是正確的。不過這個問題隻是基於思維的嚴密性來考慮的,對於原子的內部討論似乎沒有太大的意義。根據以上討論,我們知道電子吸收光子並不是瞬時的,否則光在增透膜兩麵的同相半波幹涉現象就不會存在,反過來我們就可以推理出這樣的結論:光子在輻射的過程中確實是需要一定時間的。而光的波長就是電子輻射的時間差造成的,由此我們就知道光是一種矢量電磁波,具有嚴格的方向性。

對於上述論證,我們似乎很難找到相應的實驗進行驗證,畢竟電子本身就是一個極度塌縮的弦,我們無法使用常理來推測它內部的反應機理。而這個時候我們遇到了更加難以討論的問題,光子被電子吸收後是怎樣容納在電子中呢?它是按照吸收的過程順序的對應波長排列在電子內部嗎?還是通過頻率疊加模式,將兩個光子的波重疊在一起?電子是電磁波的另一種形態,它吸收了電磁波,根據常理來推斷,它隻能通過宏觀的電磁頻率來容納電子。說的通俗一點就是:電子是一個極度塌縮的弦,它的塌縮程度比之光子高上了很多個數量級。但是它有一個特異的能力,那就是它還有一個相對低頻率的電磁振動模式,這種電磁轉換頻率是整個電子宏觀表現出來的特性,它也許是高度塌縮弦頻率的10^-10,也許更低或者更高,而且在另一個數量級上還存在其他能夠與電子宏觀頻率耦合的電磁波頻率。因為在電子躍遷模式我並不是太清楚,所以是否存在相關公式也無法確定。但是我們確實可以看出電子在弦的原始塌縮程度上和它能夠耦合的電磁波頻率具有很大關聯,我們假如建立一個正確的對應關係,甚至可以通過它在宏觀耦合的電磁波計算出它的塌縮程度。這也許是一個方向,通往核心理論的狹窄通道。

根據以上述說,電子容納光子,其實並不是像瓶子容納水或者玻璃球一樣裝在內部,極有可能是通過一種電磁轉換的耦合頻率將光子吸附在了電子表麵,而被吸附的光子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電子的電荷特性,導致它發生躍遷。雙光子吸附是同樣的道理,你們也許看出來我是比較支持電子躍遷是光子屏蔽了電荷這一觀點的。電子耦合了光子,其實在更加宏觀的震蕩電路也可以看出些許端倪,我們應該知道任何物質的宏觀表現都不過是微觀特性的集合,因此這個結論我還是比較支持的。關於這個結論是很難驗證的,但是假如我們得到這樣的實驗結果,就基本可以確定它的存在:如果一個電子吸收的兩個光子存在頻率的極小差異,在輻射出的光子中兩個光子也存在頻率的不完全相同,那就確證了。不過電子的頻率相對於光子來說太高了,光子很難影響到電子的頻率。如果光子對於電子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那麼在理論上電子不僅可以吸附雙光子,甚至可以吸附三個乃至更多的光子。如果實驗獲得了三光子或者更多光子的輻射結果,將對以上觀點產生極大的支持。這個實驗是很難做的,根據光的疊加效果,我們隻需要使用低頻電磁波照射電子,假如它能夠輻射出高頻光子就可以下定論了。因為低頻光子是不會自動增加能量的,隻有電子在吸收了很多低頻光,疊加後才會有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