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天變與告別(2 / 2)

黃道誌暗罵:“你說我這命咋就這麼苦,前世蹉跎半生,直到他三十六歲英年早逝都沒有混上個老婆。要問原因,不就是因為農民出身毫無背景,無權無勢,無房無車,無錢無貌,吊絲一個,不會甜言蜜語,不能討女孩子歡心嘛。這世好不容易考上了秀才,有望在科考上有一番作為。結果可好,皇上不務正業,當家的宰相又對平民百姓出身的讀書人無比仇視。既然如此,科考再也不會一帆風順了。”

黃道誌想來想去,最後一咬牙說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看來我也隻能聽天由命了。”譚晉玄說道:“黃兄不要過於悲觀,我的伯父由於是那位韓首相的同鄉,又出身於世家,已被他提為新的吏部尚書的繼任人選。隻等皇上一批注,就是吏部尚書了,明天我告知家父,讓他有機會引薦一番,定會對你施加照顧的。”

黃道誌忙道:“那就多謝譚兄費心了。”譚晉玄擺了擺手說:“你我兄弟,何必客氣。再者,你過得好,才不會讓小丫受了難為,你說是吧?所以說,不必謝來謝去的。”黃道誌一拍大腿,自嘲道:“我還真是矯情,這也顯得太虛偽了。慚愧慚愧,讓譚兄見笑了。”說罷兩人哈哈大笑起來,王小丫在旁邊也捂著小嘴樂個不停。

第二天上午,收拾停當,黃道誌三人外加兩個護院,辭別了譚父譚母,向黃道誌家而去。先到黃家短暫停留,再前往嶗山拜師學道。在臨別時,譚母抱著兒子哭個不停,真是聞著落淚,聽著傷悲。譚晉玄望著母親也淚流滿麵。譚父身為一縣之尊倒是沒有和妻子這樣真情外露,不過抖動不已的嘴唇還是把他的真情實感纖毫畢現的顯露出來。兒行千裏母擔憂,父親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哭罷後,譚母又拽著兒子的手絮絮叨叨囑咐個沒完沒了,直到譚父再三勸說才住嘴不言。臨走時,譚晉玄跪倒於地,給父母每人磕了一個響頭。在頭觸地時高聲說道:“請父母大人放心,等兒子我學道有成,必然會回來看望你們二老的。”接著,雙腿站起,轉身而去,不敢回頭。他心裏很害怕,他怕一回頭就舍不得離開生他養他的父母大人了。直到他們騎馬而去時,譚父對其嚷道:“孩子,出門在外,小心行事啊!”

譚晉玄一扭韁繩,騎馬盤旋一周,這時才看了父母一眼,堅定的說道:“放心吧!”然後一抖僵繩,揚長而去。黃道誌走在最後,當他牽著驢到了譚父譚母身邊時安慰說:“伯父伯母,請不要擔憂,我想譚兄吉人天相,定會萬事如意的。”說完,他也騎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