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幾個女人在房子裏一會兒說,一會兒哭,張檳就要告辭回家休息,李信一直想留下來一起吃飯,可是,張檳說:“你心裏現在頗煩得很,我回去一樣的,你就忙你的吧。我先回去,完了之後我請你們吃頓飯,特別是你三媽,你嫂子。”李信就再沒有強留。
幾個女人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雨環在炕上玩著,桂花和世英說了一會話,就讓三太太和如菊單獨說會話。兩個人出來看見明秀和杏花準備做飯,就連忙到廚房去幫忙。李信和劉文在後院給牲口喂草料,就說起家裏的事情,四老爺四太太的心事,維賢和幾位太太的心事,桂花和興貴的事情,又說五老爺給李郴成家了,娶的是韓家三女子,暫時讓小兩口住在四老爺的院子了,和順強一起看院子,韓家把磨房陪嫁給三姑娘了。李信對劉文說:“我也有很多的事,這裏的房子雖然好,寬敞,大氣,但是我們不能總是這樣,隻有出項,沒有進項,家裏拿來的錢交兌了房錢,剩餘的幾乎全部都用在了給如菊看病上,梨花還想在蘭州開診所,就是沒有時間去張羅。如菊的病一天不如一天,眼看著到了搶黃天的時候了,我卻被困在這裏,不能回去。在蘭州花費大得很,什麼東西都要錢。我到前麵去,看著給你們準備晚飯。”劉文笑著說:“你看看這是什麼時候了,才想起來給我們準備飯食,恐怕前麵早就準備了。”李信說:“隻顧和你說話了,你看把這件事給忘了。”前麵桂花和梨花、明秀、杏花幾個人已經快做好了,看見李信從後院急匆匆地走出來,邊走邊說:“梨花,趕緊給大家準備晚飯,看著沒有啥了買去,今天三媽、老嫂子一路有些乏,哪一天我們到外麵去吃飯,好好把大家領上看看蘭州城,吃吃蘭州的館子。”梨花笑著說:“看你說的,我和嫂子們早就準備飯了,晚上吃長麵,桂花嫂子和世英嫂子擀得一手好麵。”李信笑著走到廚房門口,大聲對桂花和世英說:“兩位老嫂子,你們不要忙乎了,家裏的活一直是明秀和梨花幹,你們今兒天趕了遠路來,緩上一陣子再忙吧。”桂花嫂子笑著說:“習慣了,習慣了,到時間就想動彈了。”世英嫂子隻是低頭幹活,默默地不說一句話。
李信看著幾個女人一會兒就把飯做好了。吃飯的時候,給如菊做的比較簡單,兩碟小菜,一碗薄薄的麵,裏麵調了一點碎菠菜,味道比較淡。世英嫂子給其他人都做成了臊子麵,四碟小菜,兩個肉菜。雨環自己吃得很費勁,李信不讓如菊再給喂了,要讓他自己動手。有時梨花偷偷地給雨環喂一次。如菊吃飯的時候掙紮著坐起來,但是吃得很少,然後就躺在炕上了。
大家吃完飯,三太太、張梅就和李信坐在外間說話。三太太問李信:“如菊的病該怎麼辦?我看這蘭州治病也就那樣,把我好好的一個人給看成這樣了。”李信就把當初來到蘭州是怎麼個情況,又是怎麼去治療,最後又為什麼不能做手術,大夫是怎麼說的,詳細地說給三太太和大嫂聽了。聽了李信的介紹,三太太沒有說什麼。張梅又問了許多關於如菊病的細節,李信就詳細地介紹了一下,大嫂子張梅和三太太都流淚了。三太太說:“你們這裏多虧了梨花裏裏外外的照顧,信兒啊,你可要好好對待你的這個小媳婦啊!”
三太太到蘭州的第三天,李信領著三太太、張梅、桂花、世英在蘭州城裏轉了轉,又領著她們到集市上買了一些東西。剛回到家裏,張檳的秘書小黃就過來給李信說:“張參議員今天晚上在和順昌二樓準備了晚飯,希望家裏的各位都要賞光。”小黃說完就和李信談論起做生意的事,到院子的各處轉了轉,又和明秀說了會兒話,詢問了明秀的打算,明秀說:“現在還沒有什麼打算,就想著東家少奶奶的病趕快好,梨花妹子的診所也能夠開起來,我給大家打下手,那樣就好得很。”小黃臨走的時候,就問李信,這裏人多,要不要晚上過來車接。李信連忙說:“不需要了,我們這裏也有馬車,到時候我們乘馬車就行了。”當天晚上,梨花和杏花留在家裏,三太太、大嫂子張梅、桂花、世英等人都去了。由於是第一次到蘭州,又是第一次到大飯店吃飯,看見裏麵東西很是好奇。世英嫂子說:“我們一天到晚地在地裏刨食,沒有想到城裏人是這麼吃飯的,這麼排場。每一個人後麵都站有一個肩膀上搭有白毛巾的夥計,專門給客人服務。”
三太太看著端上來的一盤盤精致的菜肴,激動地嚐嚐這個,嚐嚐那個,總是吃不出來原菜的味道。張檳說:“三太太,這裏的飯菜是蘭州最好的飯菜,希望各位能吃好。其實這裏的東西怎麼做都做不出來家裏的那種滋味。”三太太說:“這裏的羊肉一點也不膻,豬肉也不膩,魚做得比我們有水平多了,魚肉一點不爛整整齊齊的,樣子太好看了。”最後李信誠懇地感謝張檳及夫人一直以來的鼎力幫助以及今天的盛情款待,並代表在座的所有人向張檳鞠了一躬。張檳連忙表示說:“不用了小老弟,這是應該的,我應該做的。”世英嫂子和桂花嫂子兩個人是第一次到閣樓裏吃飯,木質的閣樓很高,兩個人都有些暈。特別是世英嫂子,一頓飯吃完,由於緊張而下樓梯時兩腿發軟,站立不穩,一直坐車到家裏,桂花和世英嫂子都心驚肉跳地沒有安神。
第二天早上,世英嫂子才說:“昨天咱們吃飯時,把我嚇壞了,總想著那木板不牢靠,折了怎麼辦,那支撐閣樓的柱子要是倒了怎麼辦……”三太太說:“你們兩個真是鄉下老婆子,那叫高樓,上麵一層就是二樓,全部用木板木柱做成,是為了減輕重量,就好比把咱們家的後院的房子摞在了前院的房子上。”桂花說:“所以我們就擔心,上麵的不牢靠塌了壓在下麵的房子上怎麼辦。”李信說:“那不要緊,那是塌不了的,上麵下麵都很安全。”這天世英嫂子、桂花嫂子、三太太都一直陪著如菊,如菊的神情很好。梨花和明秀忙裏忙外,照顧著病人和大家。張梅嫂子一直哄雨環,不要讓雨環勞累如菊。
如菊每天中藥西藥都吃,病情一會好一會糟。鑒於這種情況,大嫂張梅就提出明天回去的時候,把雨環帶上,好讓如菊更好地緩病,梨花和明秀照顧病人就更加輕鬆一些。李信不同意。李信說:“雨環兩歲不到,每天都要找媽,這麼小的孩子你們怎麼照顧,還是就放在這裏,我們能夠照顧的。況且這一段時間,如菊也很想雨芬,在這種時候應該讓孩子在身邊。”三太太說:“信兒說得沒有錯,我們還是讓他們母子盡量地待在一起。”如菊說:“眼看著夏收了,我的病把大家連累的,讓李信也不能回去收拾莊稼,要不明天我們一同回去?”李信笑著說:“你這個樣子怎麼走路,你不要給三媽和嫂子們提猴聲(建議)了。還是在蘭州安安心心地養病吧,今年的夏收我們不去了,爸、順強、興明叔再雇上幾個得力的長工就行了,養好病以後幹活的時間還長著呢,家裏一輩子有你幹不完的活,緩這麼幾天就把你急的。”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當天下午,李信和劉文到集市上又給家裏置辦了一些雜貨,讓帶回去。在出市場的時候,隻見臨夏的馬回回趕著一群牛馬來了,把李信一下子就吸引了過去。馬回回認識李信,就對李信說:“東家,這是剛從草原上趕過來的,你看看你喜歡啥,就給您進上點,劉掌櫃也在啊。”李信就跟上到騾馬市場上看了一會兒,結果以較低的價格進了五匹馬,五頭牛,並且拴定了。讓劉文明天一起趕回去。談完生意,馬回回堅決要請李信和劉文吃飯。李信說:“家裏有病人,不便在外麵吃飯。”馬回回就說:“那也行,等有機會我再請你們,但是我這一次從草原帶來的牛肉你一定要拿些回去,給老爺子嚐嚐鮮。”說著就從牛車上卸下了半扇子牛肉,兩腔子羯羊肉,一分錢不要,讓李信準備一下,帶回去。李信說:“這大熱天帶不到靖遠。”馬回回說:“兄弟,你不知道,我們現在把牛羊肉還往寧夏運呢,把你靖遠算個啥呀!”李信說:“那就好,那就好,隻要有辦法,我隻好恭敬不如從命了。”馬回回說:“我給您發個單子,讓筏子客帶下去,你的這些雜貨也一起發走就行了。我知道你們最近一直走旱路,今年的黃河水路好得很,沒有一點麻達。”李信說:“既然這樣,那我們就再進些牛羊肉,也算是對兄弟的厚意的報答,你看怎麼樣?”馬回回高興地說:“人們說少東家是個爽快人,你真是個爽快人,兄弟我抽時間一定要重重地感謝你。”李信說:“不用,我們都是生意人嘛!”於是李信、劉文、馬回回就把雜貨和牛羊肉一起打包,讓筏子客拉到河邊裝筏子。然後李信和劉文就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李信趕著車送三太太她們出蘭州城,劉文一大早就去騾馬市場趕牲口。十點鍾的時候,李信就把車趕到了雁灘口子,等劉文趕牲口來。不一會兒,劉文騎著一匹,趕著四匹馬,五頭牛來了,其中給李信也備了一匹馬。世英是趕車的好手,到雁灘和劉文見麵之後,李信就讓世英嫂子趕車,劉文騎馬趕牲口走。三太太一見劉文趕著牛馬來了,就問李信:“這是你新進的牛馬嗎?”李信笑著說:“三媽,這是我給咱們新進的幾個牲口,讓劉文趕上回去,就是路上要辛苦世英嫂子了。”張梅笑著說:“我們信兒兄弟的眼中,什麼時候都有生意。”李信說:“我還給鋪子裏進了些雜貨和牛羊肉,讓筏子客運下去,你們回去後,我估計筏子客也就到了。”三太太她們漸漸地遠去了,李信才騎馬往回走,新馴的馬一路碎跑,李信心裏很高興,多少天壓抑的心情終於略有一些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