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1 / 3)

李諾一家回到李家塬的第五天,就準備回去了。這之前,老大李泉、張梅早早地領著雨梃、雨軒和白承文回到縣城去,李懷和施棋也和四老爺一起回去了。維賢這幾天和李諾說了很多,包括李信娶妾,如菊的病,長順媳婦的改嫁,老二在縣城所辦的學校,家鄉在李念的幫助下所蓋的小學堂。李諾一一地作了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在這幾天的交談中,李諾明顯地感覺到父親有些老了,常常是不知不覺中就走神。李信一天老是忙,地裏的莊稼長勢,場上的夏糧打碾,家裏的幾個幫工的派活,一大群牲口的料理,加上對梨花的深切思念。

這天李信駕著大車,把李諾一家送到城裏,休息一天之後就轉送到渡口上,看著二哥一家登上去蘭州的大車,才戀戀不舍地回到城裏,在大哥家裏住了一晚上,看了看自己這次進的貨,又把幾個店都看了一下,貨物都滿滿當當,一個秋天和冬天都差不多了。桂花和興貴對李信非常感激,畢竟自己是嫁到別人家了,信兒兄弟還這樣幫襯,所以桂花總想著報答,可是沒有什麼適當的機會。李信回去之後,就忙家裏永遠也沒有盡頭的活計。

有一天,興貴無意提到了這次進貨時偶爾聽劉文說李信和梨花的事,桂花就笑著說:“你個死鬼,這麼長時間了才從你這悶葫蘆裏倒出來,這要是急事還不把人急死呀。”興貴說:“你回來也沒有問呀。”桂花說:“隻有問到了你才說呀。”興貴嘿嘿地笑了。桂花就趁機會到四老爺那裏去問一問,四老爺說:“你二爸有這個想法,讓我問問李信,李信也很樂意梨花,這次回去我也給你二爸說了,你二爸很高興。說是秋後忙完了之後就著手。”四太太聽得愣愣的,說:“你們怎麼把這事瞞得死死的,讓人一點都不知道。”四老爺說:“這事八字還沒有一撇,哪裏能夠到處張揚呢。”

當天桂花就找施棋說起這事,施棋吃驚地說:“我看人家兩個走得很近,卻不知已經這樣了,家裏準備給提親,這很好呀,但就怕人家在蘭州讀書,見過大世麵,不肯答應嫁給李信吧!”桂花說:“我聽興貴說,梨花一路和信兒老在一起,可能已經……”先後兩個正說著,老嫂子張梅就走了進來,看見這倆妯娌在一起說什麼,就打趣地說:“你兩個大白天鑽到一起幹什麼?”這兩人笑著說:“老嫂子,咱們要添新弟媳婦了,你知道嗎?”張梅說:“我不知道呀,誰要娶媳婦了。”兩人同時說:“是信兒兄弟呀!”張梅嫂子說:“咱們先不要亂張揚,這事還沒有向張家提親呢,咱們家提親人家答應了,就沒有說的,如果人家不答應,那還不把你兩個羞死啊!”

桂花說:“嫂子,我們興貴這次和信兒兄弟上蘭州進貨,就見信兒兄弟和梨花姊妹走得很近,關係好得很,你說,這事還有問題嗎。”張梅歎口氣說:“凡事不要想得那麼好,有時候就是不好說。我聽雨軒他爹說,二爸才準備提親呢,還不知結果怎樣,你們就暢揚開了。不好啊。”妯娌兩個笑著說:“我們聽嫂子的,以後不暢揚就是了。”大嫂張梅說:“我今天來是說你哥學校的事,已經從家裏拿了好些錢了,官府裏一點都沒有給,官府裏的王官員一直說給些錢,到現在也沒有響動。馬上就招生開學了,還有一大堆的事需要辦理,你大哥想讓李懷兄弟過去幫忙,還想讓施棋幫忙看能不能找幾個念過書的學生,到師範裏給幫著管理學生。”施棋說:“可以,前幾天就有幾個剛回來的學生娃,到店裏打聽找活呢,等一會兒我過去看看。”

話說這是民國二十一年的秋天,李泉的學校終於開學了。首屆招收了二十七個靖遠子弟,編為一個班,學校也改名為靖遠鄉村教師培訓所。當時計劃招收兩個班,結果報到的人大多都交不起學費,沒有辦法家長就領走了。李泉在城裏就是這樣想方設法地辦學校,招學生,找先生……直到民國二十四年才正式改名叫靖遠簡易鄉村師範學校。

李信在家裏把秋莊稼收拾得差不多了。這天,劉家的老二過來說:“李家爸,今年山上旱地裏種的洋芋和籽瓜,長得還不錯。昨天我看了一下我們種的,順帶也看了看你們家的,洋芋美得很,要趕緊往回來收拾呢。”維賢笑著說:“你回去給你爸說,我們的那一片洋芋,叫他領著田娃一家,榮祥一家,你們兄弟三個,有兩三天就收拾完了。洋芋拉來之後,叫明生爹給你們一家子分上三百斤回去過冬,籽瓜收拾好了之後,把法泉的老道叫上,叫他們背上一些到廟裏,那些道士和尚們都饞瘋著呢,把好的撿上拉到屋裏來。順帶給你們的娃娃也拿上一些,拿多少,讓明生爹看著辦就行了。”劉家老二就回去了。

安排完該辦的事之後,維賢就叫萬信叫劉家三奶去,說有事情。萬信一會兒工夫就把劉家老婆子叫來了。維賢看見劉家老婆子就說:“他三奶,今兒有件事你去給我們問一下。”劉家三奶笑著說:“你老人家說吧,啥人看上誰家姑娘了。”維賢笑著說:“你去張家他姑夫家問一下,把他們家的大女子梨花說給我們信兒,看他們是啥意見。”劉家三奶說:“給信兒說二房啊,人家姑娘還念書呢。”維賢說:“讓你問去就行了,剩下的事你保了一輩子媒,還不知道怎麼說嗎。”劉家三奶就樂顛顛地走了。看著劉家三奶奶走了,二太太就和大太太、三太太說:“這件事老爺是不是太著急了,如菊和信兒有說頭沒有?”三太太悄悄地說:“信兒沒有什麼說頭,如菊也同意了。就讓老爺張羅吧。”

這天李信剛從地裏回來,如菊就對李信說:“爹開始給你張羅梨花的事了,雨芬大了,雨環也不用說了,你現在是兒女雙全了,你給我有個說法吧。”李信吃驚地說:“這是怎麼說的,這是怎麼說的,這件事緩一緩再說嘛,爹也就太離譜了吧。我去給爹說說去。”如菊趕緊拉住說:“你幹什麼,爹也是為我們,你不要太莽撞了。再說你也特別願意梨花呀。”李信低頭什麼也不說。

這天李信正和父親商量著收拾地裏的蕎麥、糜穀和蔬菜,馮家尕三來了。尕三就向維賢說:“李家爸,我爸說了,今年我們豆腐房生意好,現在正是收黃豆的時候,我爸想把你們陳家份子的那塊地的黃豆先收割回來,你老人家看一下呢還是不看。”維賢就說:“不看了,你叫你爸領著人收去,還像往年一樣,到時我們取豆腐就行了。”馮家尕三剛要轉身走,李信說:“今年我們種了一些洋芋,紅崾溝的那一塊子地你們也收拾去,挑一些大的給家裏拉來,小的挖破的你們就拉回去做粉條,你們一家子隻是把洋芋粉條做好,到時候給我們送過來一些就行。把你們家的大車趕上去,三四天就收拾完了。另外記著把豆渣和粉渣不要送人,全拉到我們的牲口圈裏,喂豬喂牲口。”

尕三連忙說:“我的好表兄呢,這些事不用你安頓,今年我們一定送過來,你就不要操心了。”李信剛要問一下張家啥意思,又有養蜂的張軍來了,手裏提著一桶子今年新采的蜂蜜,口裏不停地說:“夏天的蜜沒有顧上送來,一是我們今年跑得太遠,二是人家收蜜的人跟得太緊,剛采一些人家就收了。我才回來,就趕緊拿了一些過來,讓李家爸嚐嚐鮮。”李信說:“你們一年到處跑個不停,那麼辛苦,還掛記著李家爸,你是個記恩的人,再說,春上拿來的蜜還沒有用完,現在你又拿來了,回去給張家爸說,今年趙家窩窩的那塊地你們就不用交秋租子了,放下你們一家子用吧,好像去年隻交了夏糧吧,今年還是一樣。你二爸的羊群快出山了吧,你給帶個話,讓今年早些出山,秋莊稼收拾得早,讓羊群早些趕個秋場,養養膘。”張軍笑眯眯地說:“我們辛苦一些沒有啥,隻要咱們的莊稼好,收成好,我們比什麼都高興,給我二爸的話我這就帶給去。”說著就走了。李信就讓萬信把蜜桶子提到廚房裏去了。

萬信剛出去,李信就忙問父親:“張家有消息沒有?”父親說:“你劉家三媽去問了,你姑父隻說梨花正在念書,書念完了再說,好像對咱們給你說二房有些不大願意。”李信說:“那不要緊,隻要梨花一表態,張家我姑父就不會說什麼了。我給梨花打個信,把家裏的情況給她說一下,讓她給我姑父說話。”維賢一聽高興地說:“那能行,你就讓梨花給她娘老子說去,我們就坐等消息吧。”

一個秋天忙完了,李郴才有閑工夫過來,李郴今年的莊稼收成比去年好些,整個家裏也沒人攪和了,李檳從長順去世後就學得乖多了,一改前嫌,再不賭博了,不但開始顧家,而且還按時下地操心家裏了,家裏一有了幫手,李郴的擔子就輕多了,李檳媳婦的臉上也有了笑容,五老爺五太太也幫著兩個兒子操持家務,果子收得好,糧食也收得不錯。一家人其樂融融。李郴過來還是想今年跟李信趁冬閑時分做一趟生意,賺點小錢,攢下來明年說媳婦。李信告訴他說:“你不用那麼攢,到時候用多少都從我這裏拿,我給你送十個銀元,剩下的算是我借給你的。你說一下你看上誰家姑娘了?”李郴悄悄地說:“我看上的是咱們下莊裏韓家磨坊裏韓家三姑娘。”李信說:“噢,我記起來了,就是韓老磨的三姑娘,那個女子很麻利,幹活很有眼色,待人也有禮貌,開朗性格好,是個守家的好手。你們向人家提親了沒有?”李郴說:“我和五媽說了一下,五媽說好得很,就看人家能不能看上咱們這樣的人家。我嫂子也很樂意,她前年在長順哥的事情上磨麵時就注意到這個女子了。隻是心裏想了一下,沒有敢問。”李信就問:“那你今天來是問生意呢還是讓二爸給你請媒人呢?”李郴趕緊說:“我是問生意,請媒人的事讓五爸和二爸斟酌,我不敢直接找二爸。”李信說:“這倒也是。”李信最後給李郴說:“你等著,到時候我就叫你,現在你忙你家裏的事,提親的事讓五爸早點斟酌。”李郴答應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