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3 / 3)

參議員和眾人一一見過之後,才仔細看這氣勢排場不一般的老同學的家。參議員張檳說:“李老前輩,適才進屋,不便張望,看這等氣派,一定不是一般,晚輩想到處走走,不知方便否?”維賢和眾人連忙附和著說:“不勝榮幸,不勝榮幸……”

從寬大暢亮的堂屋走下台階,這才看清堂屋伸出的前簷和兩根烏黑發亮的明柱,左右兩邊連著耳房,耳房的高度比堂屋低一尺五左右,比耳房還低一尺左右的是齊齊的一排向兩邊延伸的房屋,整個院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沉穩氣派。

張檳隨著眾人向兩邊看了看,眾人連忙就介紹:“東邊這一溜是住著……西邊這一溜又住著……”

這時,萬信過來悄悄在維賢麵前說:“老爺,席備齊了。”維賢連忙招呼大家說:“張參議員、各位鄉鄰,家裏隨便準備了一些吃食,請不要嫌棄。”李信緊隨著父親維賢,招呼眾人又回到了堂屋,隻見堂屋黑方桌的左右各擺了兩個大飯桌,每桌旁站有兩個丫鬟,有四個精幹的小夥子雙手掌盤,穿梭於堂屋和廚房之間。

維賢和張參議員攜手走向左麵的桌子,縣參議員、鄉學的校長、鄉保長,鄉紳張昭等人分別落座,桌上已經擺放了幹淨的布巾和漱口的清茶,漱口擦手之後,每人麵前擺上了一個精致的小盤子,盤子前一隻小盅,盅子裏麵是沏好的棗花蜜,一隻大盤子裏盛著一個黃澄澄的熱油餅。桌子中間擺放一大盤油炸果花,果花上麵擺放著象征團圓幸福吉祥的盤饊,盤饊上麵還擺放一個象征甜蜜的絲饃(就是後來有名的一窩絲)。這時,維賢麵帶微笑地說:“尊敬的張參議員,各位賢達,很榮幸在家裏能夠為大家提供這樣的機會,承蒙各位賞光,不周之處還望見諒,請吃前席餅。”油餅被切成小小的旗花塊,用箸筷夾起,蘸著小盅裏的蜂蜜,一口一塊,一塊為雅,兩塊為品,三塊為食……

眾人吃到第二塊的時候,鄉學的校長就站起致歡迎詞,隻見校長望了望大家,頓了頓說道:“尊敬的參議員先生、尊敬的李老先生、尊敬的各位賢達,今天,我們在這裏熱烈歡迎參議員先生,是李老先生為我們提供了結識張參議員的機會,這是我們大家的榮幸。現在,我提議,為了張參議員的光臨,大家幹杯……”在張參議員“不勝榮幸之至”的客套話和大家的掌聲裏人們落座。

這時桌子中央擺放了一盤精致別樣的前席,大號的盤子裏整整齊齊地垂直擺放著幾塊又酥又黃的排骨,色彩斑斕的又薄又亮的皮凍,豎立著幾塊切好的鹵蛋,再過來是整齊排列的幾片薄薄的涼肉,然後排列著幾片薄薄的豬肝,盤子的邊沿擺放著五顏六色的油炸蝦片,在盤子的裏麵裝著由菠菜豆芽瘦肉絲組合的涼拌,盤子的頂部是交錯擺放的無色皮凍,皮凍上麵均勻撒著綠白相間的蔥絲,蔥絲由上而下被熗過的醋澆透,這澆醋是有講究的。澆醋是由上而下慢慢澆下,不能澆到皮凍下麵擺放的各種食品上,也不能澆得太多,在盤子看見浸出來的醋。不一會,桌上擺滿了各種菜肴,這就是我們這裏的十三花,是由一個前席,一個紅燒肉,一個酥肉,一個切刀酥,一個清蒸丸子,一個紅燒鯉魚,一個醩肉,一個糖醋裏脊,一個清燉滋補鴨,一個鹵汁百味雞,一個紅燒羊羔肉,一個清燉羯羊滋補湯,一個貢米百合肉絲湯組成。這是招待貴客最豪華的宴席。

當然,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席麵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家是六順,就是一個前席加五個菜,有的家庭是十全,就是一個前席加九個菜,更有甚者就是酸菜燉粉條加少量的豬肉。一般家庭都是葷素各半,既顧及了家庭實際情況,又不顯得寒磣。李家今天的這一桌飯菜,真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別的不說,但說切刀酥吧,先選上等的五花裏脊肉,去皮後切成肉丁,然後再由一人將這些肉丁放在砧板上剁碎,邊剁邊加入蔥和生薑,剁好後再加入其他調料,最後加入少許麵粉和水,攤在砧板上,薄厚有一指左右,再在上麵薄薄地攤上用粉麵加雞蛋加水和成的糊狀東西,稀稠程度以不斷線為準,再在上麵用紅食色彈上一些均勻的花紋,然後將油燒熱,用刀將砧板上的肉切成兩寸寬、三寸長的長方形,再用刀輕輕地一塊一塊地分開托起,放在油鍋裏炸,炸熟之後迅速撈出,不可炸得太老,以撈出時用筷子夾住不散為準。然後把撈出的切刀酥用刀切成薄片,在大碗裏裝一些泡好的粉條,上麵整整齊齊地豎著擺放一層切好的切刀酥,以遮住下麵的粉條為準,放到蒸鍋裏蒸十五分鍾就好了。再說那個醩肉,先把上好的五花肉煮成九成熟,然後切成長三寸、厚一寸的方塊,再把這個方塊切成薄片,一片肉,一片冬果梨夾雜地擺放在盤子裏,肉片上抹些豆腐乳,然後放在蒸屜上蒸十五至二十分鍾就好了,出鍋時肉爛梨酥,吃起來爽口清香,既有肉的香味,又有梨的清香……這一頓飯一直吃到掌燈時分。

吃完飯後,眾人又和張參議員在一起談論詩歌辭賦、討論書法,鄉學的校長說:“張參議員一定要留點墨寶。”張檳乘興就揮毫潑墨、舞弄起來,福壽鬥方,對聯中堂……維賢最後求得兩副對聯:“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午靜攜侶尋野菜,黃昏抱貓向夕陽”。

不知不覺時間將近夜半,眾人都有了倦意,維賢就讓萬信引著眾人回房休息。

第二天吃過早飯,縣參議員要回縣城,張昭要送梨花、荷花到蘭州上學,張參議員就和他們一起乘大鐵車先回到縣城,然後再回蘭州,眾人紛紛到大門口和參議員拱手告別。

李家塬從來沒有來過這麼大的官,莊子上好些人都圍著維賢的大門看熱鬧。維賢一家人在眾人萬分羨慕的目光中都感到風光極了,連萬信、翠琴走路都像一陣風。

張昭領著兩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去蘭州,這給送行的人帶來了無限的感慨,“哎呀,你們看人家老張家的女子,要到蘭州念學堂去。”羨慕之情無以言表。張檳、張昭、梨花、荷花和縣參議員,五個人剛好把大車坐得滿滿當當,梨花剛到車上坐定,就要讓趕車的表姐夫李信上到車上來,李信笑著說:“你們坐穩當就行了,我給咱們一心一意地趕車。”梨花紅著粉嘟嘟的臉一直嘟囔著,妹妹荷花傻傻地看著姐姐。

李信則一路上愉快地趕著馬車和大家說一些話。李信問張昭說:“姑父,兩個表妹出門上學可是咱們塬上的第一次呀,姑父您老人家舍得嗎?”張昭說:“這有什麼,我主張教育救國,就是要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將來於社會有用。振興到北平是第一次,振西、振北到西安去也不遲,總之我們家的第一次多了去了。我們老張家在生意上沒有你們家強,但在讓娃娃念書上,要比你們李家強些。”李信笑著說:“就是,就是,我們家隻有我二哥讀了北平的大學。”李信說完回頭一看,隻見梨花表妹還在望著自己嘟囔著,就趕緊說:“表妹啊,不要嘟囔了,你們可都要坐好了,大車顛得厲害,掉下來可就麻煩了,我表妹這麼好看,不小心掉下來臉上摔個疤,將來找不上女婿,嫁不出去怎麼辦?我可要把你們安全地送到城裏啊!”梨花嘟囔著小聲地說:“嫁不出去就嫁給你。”荷花也趁機說:“姐姐嫁給信哥好呀,我也要信哥給我做姐夫。”父親張昭趕緊說:“兩個死女子,不要胡說,穩穩地坐著,快快地趕路,早些到學校,好好念書去。”兩個姑娘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張檳就笑著問:“兩個姑娘在蘭州上什麼學呀?”張昭說:“新醫科學校。”張檳說:“我剛到蘭州,真還不知這個新醫科學校。”

這個梨花十七歲,荷花十六歲,兩個女子今年在縣城裏上完初中,準備上蘭州高中,結果在蘭州醫校的首次招生考試中,姊妹兩個都被錄取。張昭就決定讓兩個姑娘結伴到蘭州上醫校。現在已經上了一學期,春上這是第二學期了,所以兩個女子就不讓父親送,隻是張昭不放心,還是決定要送到蘭州去。

李信和這兩姊妹很熟悉,先前是一個村子的,李信是大娃娃,這兩個是小娃娃,後來和如菊結婚之後,如菊的二姑就是張昭的二房,也是梨花荷花的媽,這樣兩家人的來往就更加密切,兩個小姑娘對李信和表姐就更加依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