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新生入學(2 / 2)

和天下的合作利益雖然還沒有收到,但看得到,村裏的生意剛鋪開路,可不能在收糧的問題上掉鏈子。

第二天上午,各村學童們就坐著村裏的驢車、牛車陸續進村了,他們家大人沒有跟來,來的是村長和耆老、還有村裏郎中。

大家按村為單位站隊,接受了幾個郎中為一組的看診,確定無病情、病史的健康孩子就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進了村。

依次類推,孩子們進了村並沒有安排驢車送去村塾,而是安排了桃花坳的少年們帶隊,領著一路走去村塾,也熟悉村裏環境。

安排少年們有個好處,比安排大人要讓這些大大小小年齡不一的學童們精神放鬆,少些拘謹。

他們背著書箱、挽著包袱,一路東瞧西望,先前帶著緊張和不安的表情,慢慢地發現和自家村子也沒有太大差別,大家聊天的氣氛就熱鬧了許多。

大家分批前往,雖然路有些遠,精神頭卻很足。到了村塾則由張元接著,先對照早就送上來的名單核對,按村分配了宿舍,一屋十個。

當初建校舍也是考慮到以後可能會更多人,建的是大屋,修的是大炕,而且是對炕,一邊睡五人很寬敞。

兩炕之間修了一排牆櫃,牆櫃一邊五格,一人一格帶了櫃門和小鎖,給他們放私人物品。

靠門那一麵牆除了牆櫃,離炕還有一段距離,則是一張桌子,放了茶壺和茶杯等小物品,另一頭就是屋門。

兩邊都有窗子,屋簷連著抄手遊廓,不用擔心下雨浸水。

按季青燕當時的提議,宿舍就是睡覺的地方,平日讀書、寫字就在課室,不必搬回宿舍,也就節約了空間,沒有浪費資源。

對於小學童們這樣安排足夠,又不是大書生們,需要更多私人空間和自由讀書的場地。

因為後來修的是對炕,最後還騰出了兩間空間,做了書架放進去,和天下捐贈的書籍擺放在裏麵,作成了圖書室。

不過並沒有擺放桌椅,依然是為了節約空間,讀書也去課室,或者院子裏找地方。如今還不缺課室,自然不要空著太多。

這一係列的安排已寫入了宿舍管理製度中,張元早已背得滾瓜爛熟,而且抄寫了許多份,每屋進門的地方貼了一張。

在領學童們找各自宿舍時,都有提醒他們先背下製度,以後生活上和學習上才不會出錯。

小學童們沒想到還有專門的人管著他們,但看是個性格溫厚卻要求嚴格的哥哥,也就又敬又怕地答應了。

而這天開始,張元也搬進了宿舍,住在第一間小房間裏,有單獨的炕、桌、椅、櫃、箱、架等。

從這天開始,就正式迎來新生入學。

不過不是正式上學,而是熟悉環境兩天後,開始試讀,也讓先生們摸一下這些孩子的底,也給這些孩子適應新村塾和新先生的時間。

六月初一清早,課室坐滿,朗朗讀書聲傳出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