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林在駕駛“東方”1號宇宙飛船飛行中也曾遭遇過險情:當他從太空返回地麵進入大氣層時,他所乘坐的下降裝置一時竟無法與飛船脫離,加加林折騰了10多分鍾才得以脫離險境!
當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進入太空後,前蘇聯曾提前準備了“三份聲明”,準備按情況變化所需,挑選其中一份向全世界廣播。據報道,第一份屬於“勝利的聲明”,那是為加加林成功進入太空和返航而準備的;第二份聲明是“故障聲明”,它會告訴全世界,“東方”1號飛船出了點問題,遭遇了某些失敗,但加加林還活著;第三份聲明顯然是加加林的“死訊”,它是為“太空第一人”萬一遇難而準備的。
推測就是推測,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和調查的繼續深入,我們相信宇宙第一人加加林的死因會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麵前。
15、 列儂遇刺身亡之謎
凡是愛好音樂的人沒有不知道“甲殼蟲”樂隊的大名,而對於樂隊的創始人約翰·列儂更是崇拜萬分,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收藏“甲殼蟲”的唱片。這個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的樂隊,在20世紀60年代可以說是主宰了整個搖滾樂壇。
吸引無數青年人的不僅是他們的音樂,還有愛德華七世時代的服飾和那一頭拖把似的長發,他們所到之處,受歡迎的程度可以用狂熱一詞來形容。
這支獨特的樂隊風靡了歐美各國,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並發行了大量的唱片專集,給英國財政賺回了不少外彙。因此,1965年的時候,英國政府特意為樂隊頒發了大英帝國勳章。而作為整個樂隊靈魂的列儂,不但演唱出色,而且還具有非凡的創作才華,寫了不少動聽迷人的歌曲。
隨著他們的作品被製成唱片在國內外大量發行,列儂的名氣也如日中天,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歌迷和崇拜者,許多人日夜守候在列儂可能出現的地方,隻為能夠得到列依的親筆簽名。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的音樂家,卻於1980年12月8日的深夜,在紐約達科他寓所門口被人槍擊而死。
列儂的死震驚了全世界,成千上萬的人為他的死悲痛、驚歎、沮喪、憤怒,以各種方式來哀悼他。歌迷的反應不亞於對謀害肯尼迪兄弟,或者像精神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反應,因為在他們的心中,列儂已經成為一代人的象征。
曆史定格在12月8日那個令人心碎的淒慘夜晚,列儂在錄音棚裏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當天一直下著小雨,透過雨絲看到屬於他的那扇窗口中的昏黃的燈光,列儂不知不覺地加快了腳步。
“列儂先生。”黑暗中有人叫著他的名字,他剛要轉過身去,隻見一個穿著黑雨衣的男子突然從陰影中衝了出來。同時列儂聽見了一聲巨大的槍響,等他醒悟過來時,一顆子彈已經飛快地穿進了他的胸膛,然後是第二發、第三發、第四發……
這時家家戶戶的電視中正在播放著同一個畫麵,那就是當天下午列儂接受舊金山電視台的訪問實況,電視上的列儂微笑著對電視機前所有看到他的人說:“我希望前程萬裏。”
由於一切是在突然的情況下意外發生的,致使人們對整個事件的發生充滿了疑惑:凶手為什麼要殺死列儂?這是不是一次蓄意謀殺?
有人認為列儂是因為拒絕為可能是歌迷或崇拜者的凶手簽名,便遭到了惱羞成怒的凶手的殺害。
中國1981年第六期《電影世界》上刊登了一篇題為《“披頭士”歌星約翰·列儂》的文章中說:“他在紐約的大門口,因拒絕為人簽名,被一個莫名其妙的凶手開槍打死。”而列儂的遺孀大野洋子則認為,凶手可能是個糊塗人,他想用製造轟動事件來使自己出名。於是,凶手把目標鎖定在了當時紅得發紫的列儂。
可是有人認為列儂的遇害並不簡單,是一次有預謀的暗殺。事後很快就抓住了凶手,他是一個住在夏威夷的25歲青年馬克·查普曼,以前當過保安人員。
在事發前兩天,他來到紐約,住在離列儂家有9個街區的基督教男青年會裏,和許多崇拜者一起到列儂的住所門口,希望得到列儂的親筆簽名。而就在列儂給查普曼簽名以後的幾個小時,他再一次等待著列儂的出現,並向他開槍。
當警察抓住他時,發現他身上還帶著有列儂親筆簽名的紀念冊,可是凶手始終沒有說出自己殺害列儂的動機。有人推測查普曼可能是個偏執狂或是歇斯底裏症患者,這些人在情緒激動或受到某種刺激後便無法控製住自己的行為。
藝術界很多人也同意列儂是被謀殺的說法,因為列儂與“甲殼蟲”樂隊其他成員相比,更加關注政治,其後期的作品包含有對社會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