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6年12月1日,卡爾不聽貝多芬的話,硬要去軍隊服役,貝多芬隻好陪他上路。
就是在旅途上,貝多芬得了嚴重風寒,從此一病不起。他回到維也納時,完全是個去日無多的老人。可是伯父臥床不起的消息傳到卡爾那兒後,他竟無動於衷,依然自娛自樂。
貝多芬在嚴重的肺炎過後,接著便是肝硬化,最後引起水腫。有的學者非常明確地指出:實際上,貝多芬是被侄兒氣死或逼死的。
貝多芬真的是死於酗酒所致的肝病嗎?亦有人說他的耳聾和他在愛情上的失意使得他的身心遭受極大的創傷,由此而抑鬱成疾。
有關貝多芬的死因我們現在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這一切還有待於我們不斷地探究。
10、 普希金之死的真凶之謎
普希金是19世紀俄國著名的詩人。1837年2月,他在與情敵丹特斯的決鬥中身亡,俄國文壇從此隕落了一顆巨星。詩人的英年早逝震驚了俄國人民,人們紛紛舉行活動悼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同時也在思考著普希金死亡背後的真正原因。
年輕的普希金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很早便顯露其詩人才情。他在與莫斯科的絕色佳人娜塔莉婭·尼古拉耶芙娜·岡察洛娃相遇後,二人便一見鍾情,共同墜入愛河。不久之後便結為夫妻。
幾年後,沙皇禁衛軍軍官、法國紈絝子弟喬治·丹特斯在一次舞會上偶然結識岡察洛娃,對她展開猛烈的攻勢。普希金對這位第三者氣憤至極,對於他人奪己之愛的企圖,他無法容忍。普希金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與名譽,毅然決定同丹特斯決鬥。奸猾的丹特斯在普希金尚未準備好時便開槍擊中了普希金的要害。因槍傷嚴重,一代詩豪終於不治身亡。
俄羅斯人為詩人的悲慘命運而流淚,人們要求懲治凶手。但普希金難道真的是死於情場上的一場決鬥嗎?
在對有關史料做了詳細研究後,有關專家指出:普希金之死,完全是一個陰謀。
原來在此之前,沙皇尼古拉一世就已經覬覦普希金妻子岡察洛娃的美色。丹特斯受沙皇指使,在各種公開場合引誘岡察洛娃,故意把普希金激怒,使其與他決鬥,趁機把普希金殺害。此外,這件事也被沙皇在上流社會大肆傳揚,致使普希金被多次中傷,名聲大損,由此也挑起了這場血腥決鬥。
普希金之死到底誰是真正的凶手?這位“俄羅斯詩歌的太陽”為何在如日中天時突然失去光芒,人們對此一直心存疑惑。
11、 安徒生身世之謎
如果你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旅遊,一定會注意到一個美麗的雕像——《海的女兒》,並且導遊一定會向你講述一個與此相關的童話故事: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月亮溫柔地注視著大海,在海麵上緩緩浮出一個人身魚尾的少女,她是海底的公主,要去和人間的戀人——英俊的王子長相廝守……當你還在回味這個美麗的故事時,導遊往往又會打斷你的暢想,很得意地告訴你:“這是我國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寫的童話。”
一般的安徒生傳記是這樣敘述他的生平的:1805年4月2日出生於丹麥富恩島上一個鞋匠之家,一家人都擠在一間低矮破舊的平房裏。由於一家人的生活重負都壓在收入不高的父親身上,致使其操勞過度,在安徒生11歲時就早早離開了人世。此後家境更為貧困,母親不得已而改嫁,於是安徒生開始了一生的漂泊。
他做過各式各樣的學徒,經常夢想著長大後能做一個演員,可以在舞台上成為威嚴的國王、英俊瀟灑的王子。到14歲時,他到丹麥皇家劇院做臨時演員,可是因為失聲,他的演員之夢破滅了。
之後他嚐試給劇團寫劇本,可是每次都被退回,幸虧一個導演看中他的才華,動了伯樂惜才之心,資助他讀完了大學。
這樣,安徒生不斷進行學習與積累,奠定了文學創作的基礎。因為感慨於自己童年的不幸,他就決定給全世界的孩子寫故事,以便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夢一般美麗的童年。
1835年,安徒生出版了第一本童話集,反響非常好,於是他一發而不可收,以後每年聖誕節,他都新出一本童話集,作為給孩子們的新年禮物。在40年的創作生涯裏,他寫了160多篇童話,這些童話,今天成為流行全世界的文學經典。
不過,有人對安徒生的身世提出了懷疑,認為他實際上是一個“落難王子”。
這場爭論越來越熱鬧,以至於1990年在安徒生家鄉的歐登塞大學還舉辦了數百名學者參加的研討會,專門討論安徒生的身世。
曆史學家延斯·約根森在他的著作《安徒生——一個真正的童話》中,認為安徒生是丹麥皇室的私生子。他的生母是王儲克利斯蒂安的情婦。安徒生出生後,為了遮醜,就被送給一個鞋匠收養。這中間安徒生其實一直受到皇室的照顧,不然一個平民少年,怎麼可能出入皇家劇院呢。所謂安徒生吃苦的事情,純粹是皇室故意編造,為的是掩人耳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