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這時候也發現了這個武陵漁人。他們都感到非常驚訝,拉住漁人問這問那。又告訴漁人說:他們的先人為了躲避秦時戰亂,攜妻帶子地躲到這個世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從此與外界隔絕。這裏的人對外界的變化也一無所知,他們不知道有漢朝,就不用說魏晉了。
這裏的人都很熱情,每天都有人請漁人去他家做客,還準備了豐盛的食物。過了幾天,漁人要告辭了,這裏的人都叮囑他不要把這裏的事對外人說起。漁人順著原路回去了,一路上還做了一些記號,然後把這件事情告訴給太守。太守便派人同漁人一起去找,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個桃花源了。
)7.水落石出
[釋義]水落下去,石頭自然就露出來了。比喻事情經過澄清後,真相大白。
[出處]宋·蘇軾《後赤壁賦》
[同義]真相大白
[反義]撲朔謎離
[例句]這起入室搶劫案,經過刑警們連日偵察,今天水落石出,幾名疑犯一一落網。
[故事]蘇軾是北宋時著名的大文學家,也是唐帛八大家之一。他生性豪爽,學識淵博,後因得罪權臣,被貶謫黃州時,曾兩次乘興遊曆黃州城外的赤壁,寫下了傳世之作《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暮幣火的一天晚上,明月高懸。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踏著和煦的幣火風,興致勃勃地一起來到城外散步。如水的月色、清幽的夜景讓蘇軾和兩位朋友詩興大發,他們吟詩作曲,暢敘情誼,歡樂無比。
蘇軾突然想到,如此美好的夜景應該飲美酒助興,便急忙趕回家中,詢問妻子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珍藏很久的美酒,說這就是他臨時急用的。蘇軾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拿了酒便趕回朋友中間。
他們邊飲邊吟詩,興致越來越濃。突然有人建議: “何不駕舟夜遊赤壁?那豈不是更增添情趣?”眾人一聽,都幣爾這個建議極好,便打發家人忙去備船。
一行數人,來到赤壁下的長江岸邊,登上小舟,泛舟賞景。這時,隻聽見向東流去的江水發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俱寂的夜晚顯得特別清脆。岸邊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巍然聳立,掛在山峰之間的月亮也顯得越來越小了;江水開始下落,沉在江水下的石頭也都露了出來。
就是這次乘興泛舟而遊,讓蘇軾揮筆寫就傳世名作《後赤壁賦》。
)8.死有餘辜
[釋義]辜:罪惡。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以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春紀三》
[同義]十惡不赦罪大惡極
[例句]他謀財搶劫不知害了多少人,現在終於被處決了,真是死有餘辜。
[故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行,沒想到在半路生病,到了沙丘就死了。丞相李斯不但不為國家大局著想,反而為了一己私利,與趙高串通起來,假造聖旨,逼死了太子扶蘇,立荒淫的秦始皇的小兒子為皇帝。趙高受到了新皇帝的重用,當上了郎中令後,便想獨攬朝政,想方設法地準備除掉李斯。
有一次,趙高對李斯說: “現在國家極不穩定,反賊四處叛亂。而皇上卻整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又要加重百姓的賦稅、徭役來供他享樂,長此以往,國家就非常危險了!您作為國家的丞相,不能對此置之不理啊!”
李斯認為有理,便進宮去勸諫皇帝,要他減少賦稅、徭役,以安民心,緩和一下當時緊張的局勢。秦二世本來就是個無道昏君,聽了李斯的話,大怒,斥責李斯說:“你身為當朝丞相,不能平息叛亂,安撫民心,反而來教訓我,你究竟是什麼用心?”
這時,趙高趁秦二世對李斯不滿之機,大進讒言,說李斯不尊敬皇帝,以下犯上,目中無人,而且心術不正,意圖謀反,還捏造李斯的兒子與反賊勾結的事實。
秦二世本就非常寵信趙高,如今聽了他的話,信以為真,立刻下令罷免李斯的相位,並把他投入大牢。趙高又用重金買通了獄卒,讓他們對李斯嚴刑逼供。這時的李斯追悔莫及,悔不當初,無奈隻好招認。秦二世看了他的供詞大怒,下令殺死李斯,又抄了他的家。天下百姓聽到這個消息都拍手稱快,他們早就痛恨罪大惡極的李斯,現在他得到這個下場,不但沒有人同情他,反而認為他死有餘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