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嘔心瀝血
[釋義]嘔:吐;瀝:滴。吐盡心思,滴盡鮮血。形容費盡心血,窮思苦想。
[出處]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
[同義]殫精竭慮 挖空心思
[例句]這部小說是他嘔心瀝血寫出來的。
[故事]孿賀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他從小就十分聰明,7歲就能作文寫詩,10餘歲便名揚文壇。當時已負盛名的文學家韓愈曾親自去李家探試李賀的詩才,並當場命題叫李賀賦詩,李賀一揮而就,十分精彩。從此,李賀的名聲就傳開了。
李賀雖然才學過人,但卻不被朝廷重用,在仕途上很不得誌。因此精神上抑鬱苦悶,隻好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傾注在詩歌的創作上。
李賀在詩歌創作上非常認真、嚴肅。據說,孿賀平日裏就非常注重接觸生活,善於搜集素材。他每次外出,總喜歡騎著馬,帶著一名書童,一邊行走,一邊思索。書童替他背著一個行囊,一想到什麼好的詩句,李賀就馬上記下來,裝到錦囊裏。有時,李賀出來一天收獲頗豐,錦囊裏裝滿了寫著隻言片語的紙片。李賀的非常擔憂李賀的身體健康,李賀每次外出回家以後,李賀的母親就讓使女去檢查李賀的錦囊。看到錦囊裏裝滿了寫著隻言片語的紙片,母親十分心疼地說: “我的兒子,你真要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嗎?”
韓愈曾寫詩讚揚李賀“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意思是說,挖出心肝當做紙,滴出血來寫文章。韓愈用此來形容李賀寫詩的精神。也正是李賀有這種嘔心瀝血的精神,他留下了“天若有情天亦老”、 “憶君清淚如鉛水”、 “誰念幽寒坐鳴呃”等佳句。 李賀由於懷才不遇,在詩歌創作中又費心勞神,他隻活了27歲。他留下的240多首詩歌,是他全部心血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