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轅北轍
[釋義]轅:車前駕牲口的長市;轍:車輪印。想朝南去,車子卻向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或彼此完全相反。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魏策四》
[同義]背道而馳
[反義]殊途同歸
[例句]老張買電腦是想讓兒子學好外語,可兒子郊淨它玩遊戲了,這和老張買電腦的目的是南轅北轍。
[故事]戰國時期,魏國一度比較強盛,先後對韓、齊、趙等國發動進攻。後來雖與趙國和好,但有時雙方發生爭執,仍常常刀槍相見。
有一年,魏安厘王又要發兵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已奉命出使鄰國的使臣季梁聽說後趕忙返回,並急匆匆地去見安厘王。安厘王見他這副樣子很奇怪,問他: “你不是到國外去了嗎?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季梁說: “臣在出使的路上遇到一件奇怪的事,特來向陛下稟告。”安厘王問他遇到什麼事,季梁便講了起來。
“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見一個人坐著車朝北行駛,但他告訴我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我問他為什麼去南方卻向北走?那人說:‘沒關係,我的馬好,跑得快。’我勸他說:‘你的馬雖好,但你走的方向不是楚國的方向啊!’那人指了指自己的行李說: ‘沒關係,我的路費多著呢!’我又提醒他說: ‘即使你帶了再多的錢,你也不能走完全相反的路呀,這樣是到不了楚國的。’那人還是說: ‘我的車夫駕車的本領很高。’我看他真是糊塗到家,就不再勸阻他,任他遠離楚國。”
魏安厘王聽後感歎地說: “這個人太固執、太荒唐了。”季梁接過話說: “陛下,您現在的願望是成就霸業,稱雄天下,一舉一動都要慎重決斷才是。如果僅僅仗著自己的國家大、兵力強,動不動就用攻打趙國這樣的辦法來擴大領土,樹立陛下的威望,其結果一定是攻打別國的次數越多,距離陛下的願望就會越遠。就像那個要去楚國的人一樣,要去南方卻駕車向北方去,越走離目的地越遠。”
魏安厘王昕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即傳旨撤銷攻打趙國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