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法蘭西雄鷹戴高樂(1 / 1)

夏爾.戴高樂是法國近代著名的將軍、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自由法國運動並在戰後擔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

1890年,戴高樂出生於法國西北部邊境的城市裏爾。他的父親是耶穌會學校的教師,參加過1870年的普法戰爭,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緒非常強烈,對戴高樂的影響也很大。1909年,戴高樂考入聖西爾軍校。畢業後,他來到駐阿拉斯的第33步兵團任少尉軍官。在一戰中他英勇作戰,幾次負傷後被德國所俘虜,直至戰爭結束才得以重新回國。1937年年底,他晉升上校,任坦克團團長,竭力主張在法國組建有高度機動性的機械化部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的機械化部隊繞過馬其諾防線,突襲法國西北部時,戴高樂倉促受命組建了一個裝甲師,並被提升為準將。但為時已晚,法軍已經一潰千裏。1940年6月5日,法國總理雷諾改組政府,任命戴高樂為國防和陸軍部次長。這時,副總理貝當和總司令魏剛等投降派在政府中占了上風,當德國侵略軍接近巴黎時,他們不但不積極組織軍隊抵抗,反而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將巴黎拱手讓給了敵人。不久後,雷諾政府垮台,出任新總理的貝當馬上向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解除軍隊武裝並交出了武器。德軍直接占領了法國北部,而南部則由貝當傀儡政府管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就此宣告結束。

戴高樂身為國防和陸軍部次長,堅決主張把法國政府遷往法屬北非,同法西斯德國血戰到底。但法國政府中的投降派根本不聽取他的意見,反而醞釀著向入侵者無條件投降。戴高樂孤立無援,隻好出使英國,謀求英、法聯合抗擊法西斯德國。可等他返回法國時,投降已成定局不可挽回了。

麵對這樣頹敗的形勢,戴高樂並沒有灰心喪氣,反而下定決心到英國去領導法國的抵抗運動。1940年6月17日,戴高樂送英國的斯皮爾斯將軍乘飛機回倫敦,就在飛機啟動之際,他突然追著飛機奔跑起來。那時的飛機很小,戴高樂身高腿長,幾步就追上了。斯皮爾斯將軍恍然大悟,迅速抓住了戴高樂的胳膊。飛機騰空而起時戴高樂的腿還在空中亂蹬著。在場的其他法國官員被這驚險的一幕駭得目瞪口呆。

當天晚上傳來消息,貝當已經向德國入侵者求降。第二天下午6時,戴高樂在英國廣播公司的播音室對法國發表廣播演說:“我是戴高樂,我現在在倫敦。我向所有的法國官兵和一切軍人工廠的工程師以及技術工人發出號召,請你們和我取得聯係。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法蘭西抵抗的火焰決不應該熄滅,也決不會熄滅!戰爭還沒有結束,因為我們還沒有取得勝利!”這是一個偉大的曆史性時刻,它標誌著由戴高樂領導的反對法西斯侵略和維護民族獨立的“自由法國”運動開始了。

隨後,戴高樂還寫信給留在法國的魏剛將軍,希望他離開法國,領導法國士兵繼續進行抵抗。可是魏剛甘當傀儡政府的“國防部長”,並且以軍事法庭的名義缺席宣判戴高樂死刑。戴高樂對此痛心疾首,但仍義無反顧地舉起了抵抗的旗幟,把流落在國外的法國士兵集合並組織起來,建立起了一支7000人的武裝部隊。他的行動很快感染了無數的愛國將士,並開始引起國際的重視。

1943年,戴高樂把自由法國總部從倫敦遷到阿爾及爾,就任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法國共產黨領導的遊擊隊和其他抵抗力量統一為“法國內地軍”,共擁有50萬戰士,在國內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侵略鬥爭。戴高樂設法和國內的“法國內地軍”取得了聯係,並且最終掌握了最高領導權。

在整個二戰期間,戴高樂最擔心的是法國在戰後可能會成為一個殖民國家。但他性格固執且倔強,和英國首相丘吉爾以及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關係都很緊張,因此,他被排斥在雅爾塔和波茨坦的會議之外,這使他在戰後一係列重大國際問題上沒有發言權,更沒有人理睬他的旨在肢解德國的計劃。盡管如此,戴高樂仍為法國爭得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資格,享有了大國否決權。

1944年8月26日,戴高樂凱旋巴黎。當他來到凱旋門時,歡迎的人們擠滿了星形廣場和愛麗舍田園大街。他不時舉起手臂向含淚歡呼的巴黎人民致意。

1958年12月21日,戴高樂被選為法國總統,新憲法授予總統更多的權力,法國從此進入了第五共和國時期。

1970年11月9日,戴高樂逝世。11月11日,毛澤東主席在致戴高樂夫人的唁電中,稱戴高樂為“反法西斯侵略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不屈戰士”。

戴高樂為法國的自由獨立與富強貢獻了他的一生,為法國人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特別是他那無畏無懼、頑強不屈的鬥爭精神,受到法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廣泛的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