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需要引起家長重視的自殺問題(1 / 2)

某教育研究機構曾做過一項關於孩子自殺心理的調查,在接受調查的2500多名中小學生中,居然有5.85%的孩子曾有過自殺計劃,其中自殺未遂者達到1.71%。

這一數字不能不讓家長們備感驚訝:100個孩子中居然就會有6個孩子試圖自殺!

麵對如此令人咋舌的數據,作為家長,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變得如此脆弱?麵對孩子的自殺心理和行為,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2010年6月的一天,一位媽媽用幾乎哭泣的口氣哀求著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班主任:“李老師,快來幫幫我們吧,我兒子劉嘉天要‘尋短見’了!”

媽媽的話讓李老師的心裏一陣緊張,但還是靜下心來問:“您先別著急,慢慢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劉嘉天這次期末考試的數學成績隻有58分,這讓平時成績不錯並且身為副班長的他很難接受,一個勁兒地傷心流淚,怨恨自己。麵對來自同學、家庭的無形壓力,劉嘉天的心理實在難以承受那份恥辱,感到無臉見人,於是寫了一封“遺書”,幸好爸爸及時發現,否則……

萬般無奈,劉嘉天的媽媽找到了班主任李老師,希望李老師幫忙對兒子進行心理疏導,讓兒子重新振作起來。

聽了這一消息,李老師的心懸了起來,他想不到這種有自殺心理的學生會在自己身邊出現。他溫和地對劉嘉天的媽媽說:“您先別著急,我跟他聊聊。我也知道,這孩子品學兼優,就是有點兒耐不了挫折。我想可能和他從小沒有養成耐挫能力有關。”劉嘉天媽媽說:“哎……其實都怪我,由於三十好幾我們才有這麼個兒子,就一直對他嬌生慣養的,什麼都依著他,不敢讓他承受一丁點兒挫折,才導致他現在這樣。”

李老師聽完,安撫劉嘉天的媽媽說:“現在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隻要多想想辦法,應該還是有作用的。您看,在以後的日子裏,作為家長,您是否能適當地讓孩子承受一點挫折?比如別總是誇讚他,偶爾也對他批評一下。當然,批評要適度,別太強硬了。”劉嘉天的媽媽點頭應允。

之後,李老師找到劉嘉天,語重心長地說:“一次考試成績的好壞隻能說明這個階段學習得如何,你的底子很不錯,這次可能是把精力放到別的科目上多了些,也可能是發揮得不理想,但是都沒關係,隻要你以後認真些,肯定還能像以前那樣贏得‘滿堂彩’的。想想看,那些不如你的同學,人家不也快快樂樂的嗎?要是大家一有不如意就‘尋短見’,那地球上估計沒幾個人能活下來了……”

李老師的一席話使劉嘉天露出了輕鬆的笑容,並且備受鼓舞。自此後,他一改委靡消沉的狀態,很快,劉嘉天重新回歸到“強者”的隊伍,成績躍居年級前三。小學升初中的時候,他的成績名列全校第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