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有陌生人上門,教會孩子如何應對(1 / 2)

現代父母大多能夠認識到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重要性,比如有的父母會讓五六歲的孩子自己到小區裏玩耍,而自己則偷偷跟在後麵;有的家長會故意讓孩子一人在家,然後自己扮作“陌生人”來敲門,以此來觀察孩子的應對能力。

對於家長的這種鼓勵孩子“小鬼當家”的行為,從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角度而言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們不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讓孩子獨自去麵對一些特殊的環境。換句話說,要想讓你的“小鬼”真的能把家“當好”,尚需提前進行這方麵的教育,也就是預防措施一定要做到位,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突發情況而亂了陣腳,以致發生危險。

在這一節內容中,我們就探討一下教給孩子在外人來訪,特別是不懷好意者上門時的應對方法。

周末的一天,由於媽媽身體不適,爸爸陪媽媽去了醫院,隻留下8歲的嘟嘟一個人在家。臨走前,爸爸媽媽囑咐好了嘟嘟,如果有什麼事就給爸爸媽媽打電話。

這種把孩子一人放在家裏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而且平時嘟嘟的父母也都很注重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因此他們對於孩子一人在家待幾個小時還是很放心的。

爸爸媽媽走後,嘟嘟聽到幾聲敲門的聲音,他想起爸爸媽媽曾教給自己的方法,嘟嘟便問:“你是誰呀?”對方回答說:“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把門打開好嗎?”嘟嘟說,“我不認識你,我叫爸爸去,他在睡覺呢。”

說完,嘟嘟便跑到客廳拿起電話打通了爸爸的手機,他小聲地對爸爸說了有人敲門的事,爸爸告訴他,一定不要開門,門外是個壞人,爸爸很快就到家。

掛斷電話後,爸爸打通了物業保安的電話。見到保安一來,那個居心不良的敲門人立馬就逃走了。由於嘟嘟的機敏反應,使他的盜竊計劃沒能得逞。

還有一個事例:

暑假裏的一天,13歲的小美在家裏寫作業,忽然聽到門鈴響,她連問都沒問,便徑直走到門口把門打開了。小美一看來者不熟悉,這才問道:“你找誰呀?”隻聽這位和藹可親的中年男子回答道:“我是隔壁鄰居的父親,剛從鄉下過來,可是兒子家裏沒有人,自己太累了,就想到鄰居家休息一下。”小美聽後,便毫無顧忌地就把對方讓進屋裏,還說:“那您在沙發上歇會兒吧!”

可是,讓小美沒想到的是,中年男子一進門,便立馬把門反鎖上。小美正覺得奇怪,還沒反應過來呢,就被對方用手緊緊地捂住了嘴巴。

小美這才知道上當了,可已經為時已晚,這個人拿出兜裏的繩子將小美捆住,然後用膠帶封上了她的嘴巴,讓小美發不出聲,也動彈不了,接著,這個人就開始翻騰小美家裏的貴重物品和錢財。等把他認為可以偷盜的財物都搜遍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對小美產生了邪念,強暴了這個豆蔻年華的小女孩。

在第一個事例中,孩子的做法很讓我們佩服,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如此機靈,如此我們就會比較放心地讓“小鬼當家”了,而第二個事例中的孩子卻沒有具備這方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