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子是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它把社會這輛車裝上了輪子,使社會的發展更進一步的加快了步伐,所以才有人把發明輪子和發現及使用火相提並論。可以肯定,6000年前的這一發明,是繼人類使用火以後的又一重大發明。
據考古發現,德國有一巨石墓下的車轍是公元前4800—前4700年間留下的。在波蘭也發現帶車形圖案的罐子,圖案是在公元前4610—前4440年繪製的。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一處遺址,發現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所以,輪式車輛很可能是在歐洲先出現的,而後才傳到近東,或是由東方人再次發明的。
那麼,輪子和車是怎麼發明的呢?這方麵的考古證據還很缺乏,人們甚至隻能憑現考古文物進行推測和猜想。
輪子的發明既要有社會的需求,也要有相當的自然環境,還有一定的創造聯想和相當的工具和技術。我們知道,人類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是不可能擁有發明和使用輪子的,也就更不可能有輪式車輛。因為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複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隻能是青銅器時代以後的事情。
青銅器時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對運輸有了比較大的需求。人們在自然界現象的啟發下,有了對圓形的關注。比如,有些地方的人發現了自然界的圓形物體,並且也不自覺地使用圓形物體,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滾木上拖船下水,但以輪行車這個概念還沒有想到。又如,《淮南子》說先民“見飛蓬轉而知為車”,“飛蓬”是一種草,其莖高尺許,葉片大,根係入土淺。一有大風,很容易被連根拔起,隨風旋轉。再如,原始民族曾經普遍地崇拜過天空中的日月。古人一定認為它們擁有最完美的外形——直到古希臘時代,哲學家柏拉圖也還認為球體是最完美的形式。也許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在製作器具時很自然地模仿太陽和月亮的形狀。當他們偶然發現製成的圓盤狀物體可以在轉動中保持形狀不變時,他們就有興趣進一步發掘它的用途。
古人可能就是受到這些現象的啟發,發明了車輪和車軸。這與魯班受鋸齒草的啟發而發明鋸子的傳說一樣,這種說法很可能也是一個傳說而已,但輪子在自然界是有原型的這一事實是很可能的。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輪子隻是一些圓形的板,和軸牢牢地釘在一起。公元前3000年,已將軸裝到手推車上,輪子不直接和車身相連。以後不久,又出現了裝有輪輻的車輪。這種原始的人力手推車雖然笨拙得很,但比從前一直使用的人的肩膀和馱獸要好得多。據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考證的結論,約在公元前4500—前3500年,中國出現了第一輛車子。《左傳》中提到,車是夏代初年的奚仲發明的,如果記載屬實,那是4000年前的事情。在殷代車輪很早就用於製造戰車。這種戰車先是用來衝入敵陣,後來又當做戰台使用,戰車兵可以站在戰車上朝敵人擲標槍,殺死敵人。
車輪的最偉大的作用是使人可以搬動大大超過自身重量的物體,車輪的發明對於提高生產力水平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為社會的發展填上了前進的輪子。
科學小鏈接
賽車的車輪
超級賽車與一般自行車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後輪沒有一根輻條,而是一個較薄的石墨塑料圓盤。自行車在行駛時後輪輻條和鋼圈周圍的空氣朝反方向流動,形成許多小漩渦。這些小漩渦運動方向與車輪相反,對輻條產生作用力,使自行車在行駛中產生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