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海洋爬行動物(1 / 2)

一、海龜

一般我們把海洋龜類通稱為海龜。全世界的海生龜類有7種,生活在我國海洋中的海龜共有5種,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島和廣東省惠東縣港口,其次在海南省三亞市郊沿海和陵水縣沿海也有分布。中國海域記錄的海龜有棱皮龜、海龜、幅龜、玳瑁和麗龜這5種,都是國家級保護動物。

海龜應該算的上現今海洋世界中軀體最大的爬行動物了。其中個體最大的是棱皮龜。它最大體長可達2.5米,體重約1000公斤,堪稱海龜之王。

海龜在2億年以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它們和中生代不可一世的恐龍一同經曆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時期。後來由於地球幾經滄海桑田的巨變,恐龍相繼滅絕了,海龜也開始慢慢的衰落。但是,最終海龜憑借它那堅硬的背甲和腹甲所構成的龜殼的保護,戰勝了大自然帶給它們的無數次考驗,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古老的海龜步履艱難地走過了2億多年的漫長曆史征程,依然一代又一代地生存和繁衍著,可謂名副其實的古老、頑強而珍貴的動物。

海龜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海洋裏,以魚、蝦、蟹、貝為食,有的種類(玳瑁、海龜)還吃海藻。

每年一到了海龜的產卵季節,不管它們身在何方,都會不遠萬裏、漂洋過海回到它們出生時的故土,到陸上產卵。它們對產卵地的條件很挑剔,產卵場必定是沙質細(沙粒直徑為0.05~0.2毫米)、滿潮時潮水達不到的沙灘。沙灘寬闊、坡度平緩,前麵沒有岩礁等大的障礙物,如果朝南就更好了。

每年的5~8月是海龜們的生殖季節。海龜產卵是在傍晚到第二天拂曉這段時間內進行的。海龜從大海中爬上岸,開始時爬得比較快,以後逐漸慢下來,中間還不時停停歇歇。選好產卵場後,海龜用前後肢將身體附近的沙子扒向後方,挖出一個剛能容下自己身體的“體坑”,然後用後肢再挖一個坑——“卵坑”。卵坑深40~50厘米,直徑20~30厘米,一隻海龜在其中可產卵50~120枚左右。產卵後的海龜先用後肢將剛產下的卵用沙子蓋住,再用前肢把前方的沙子也推向後方的“卵坑”內,然後同時用前肢和後肢把“卵坑”填滿沙子,最後爬到上麵把沙子壓緊。海龜從上岸到重新回到海裏,大約需要2個小時的時間。

有人說海龜在產卵的時候會流淚,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海龜在產卵的過程中,眼裏會分泌出粘液狀的淚,這是海龜從海裏爬上陸地後為適應環境所采取的一種保護眼睛的措施。海龜的眼瞼中有一種腺體,即鹽腺,可以將體內多餘的鹽分排出體外,這是海龜在海中棲息和攝食時,為調節體液滲透壓的需要而具有的一種腺體。有時人們看到海龜在流“淚”,那實際上是海龜在排出體內多餘的鹽分。

海龜卵的大小、形狀都跟乒乓球差不多。溫暖的陽光、舒適的沙窩是海龜卵理想的孵化床,小海龜在裏麵慢慢地孕育變化。沙地溫度在28℃~30℃時,大約經曆60個晝夜,小海龜便破殼而出,剛剛孵化出來小海龜們本能地紛紛爬進白浪滔滔的大海。在大海的搖籃裏開始了各自艱難的生活,循著它們的先輩們走過的路徑去遊曆大海。大約要經過7~8年時間海龜才能達到性成熟,它們又可以開始生兒育女了。

前麵說過達到性成熟的海龜,不論已經漫遊到哪裏,每年都要千裏迢迢返回“故鄉”產卵。人們十分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海龜為什麼能準確地找到故地,而不會迷航?可惜,至今人們還沒找到答案。有人認為,海龜有自己的“羅盤”,有自己的生物鍾,白天能根據太陽的方位和高度定向,晚上靠天上的星星來導航。也有人認為,海龜是靠嗅覺,它們對出生時第一次接觸過的海水氣味,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它就靠敏銳的嗅覺來辨認“回家”的路。

海龜溫順、可愛,全身都是寶。龜板是貴重的藥材和工藝品原料,肉可食用,脂肪是製造高級香皂和化妝品的原料。為此,有些人貪婪地捕殺它們,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30多萬隻成熟的海龜葬送在人類手裏。為了保護海龜,1960年以後各個捕捉海龜的國家便采取禁挖海龜卵、禁捕海龜等措施,並開展人工養殖海龜。目前,國際上已把海龜列為世界野生動物重點保護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