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海洋節肢動物(3 / 3)

4.發育過程中大都有蛻皮和變態現象。

二、與醫學有關的節肢動物

危害人體健康的節肢動物分屬以下5個綱。

(一)蛛形綱

蟲體分頭胸和腹兩部或頭胸腹愈合成軀體,有足4對,無觸角。能傳播疾病或引起疾病的有蜱、蟎,能毒害人體的有蜘蛛和蠍子等。

蠍子

(二)昆蟲綱

蟲體分頭、胸、腹3部。頭部有觸角1對,胸部有足3對。能傳播疾病或引起疾病的有蚊、蠅、白蛉、蠓、蚋、虻、蚤、虱、臭蟲、蟑螂、錐蝽、桑毛蟲、鬆毛蟲、毒隱翅蟲等。

中華按蚊

(三)甲殼綱

蟲體分頭胸部和腹部,有觸角2對,步足5對,大多數種類水生,有些是蠕蟲的中間宿主。例如淡水蟹或蝲蛄是並殖吸蟲的第二中間宿主;淡水橈足類中的劍水蚤、鏢水蚤是闊節裂頭絛蟲、曼氏迭宮絛蟲、棘顎口線蟲及麥地那龍線蟲等的中間宿主。

劍水蚤

(四)唇足綱

蟲體窄長,腹背扁,多節,由頭及若幹形狀相似的體節組成。頭部有觸角1對,每一體節各有足1對。第一體節有1對毒爪,螫人時,毒腺排出有毒物質傷害人體,如蜈蚣。

蜈蚣

(五)倍足綱

體呈長管形,多節,由頭及若幹形狀相似的體節組成。頭部有觸角1對,除第一體節外,馬陸每節有足2對,所分泌的物質常引起皮膚過敏,如馬陸。

三、節肢動物對人的危害

(一)直接危害

1.騷擾和吸血:蚊、白蛉、蠓、蚋、虻、蚤、臭蟲、虱、蜱、蟎等都能叮刺吸人的血,對我們造成騷擾,影響工作和睡眠。蚊蟲在夏天一般2天吸血一次。有人做實驗表明:臭蟲一生可吸人血163次。非洲某些地區嬰兒貧血就與臭蟲吸血有關。

2.螫刺和毒害:某些節肢動物具有毒腺、毒毛或者它們的體液有毒,蜇刺人時會分泌毒液到人體內從而使人體受害。如蜈蚣、毒蜘蛛、蠍子等刺咬人以後,不僅會使人的被咬部位產生紅、腫、痛,甚至會引起全身症狀;桑毛蟲、鬆毛蟲的毒毛及毒液可引起皮炎、結膜炎等;鬆毛蟲還可致骨關節疼痛,嚴重者可致骨關節畸形、功能障礙等;蠓、蚋、虻等叮刺人體後可出現紅腫,甚至潰爛;硬蜱叮刺後唾液可使宿主出現蜱癱瘓;毒隱翅蟲的體液接觸皮膚可導致皮炎。

3.過敏反應:節肢動物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皮殼等都是異性蛋白,可引起人體過敏反應。如塵蟎引起的哮喘、鼻炎等;粉蟎、塵蟎、革蟎引起的蟎性皮炎。蚊、蠓、蚤、臭蟲等螫刺後也出現過敏。

4.寄生:蠅類幼蟲寄生引起蠅蛆病,潛蚤寄生引起潛蚤病,疥蟎寄生引起疥瘡,蠕形蟎寄生引起蠕形蟎病,粉蟎、跗線蟎等侵入肺、腸、尿路引起肺蟎病、腸蟎病和尿蟎病。

(二)間接危害

節肢動物攜帶的病原體會傳播疾病。傳播疾病的節肢動物稱傳播媒介或病媒節肢動物或病媒昆蟲。由節肢動物傳播的疾病稱蟲媒病。蟲媒病的種類很多,其病原體有病毒、立克次體、細菌、螺旋體、原蟲、蠕蟲等。

另外,根據節肢動物與病原體的關係,我們可以將節肢動物傳播疾病的方式分為兩類:(1)機械性傳播:這些節肢動物對病原體的傳播隻起一個媒介的作用。病原體附在節肢動物的體表、口器上或通過消化道散播,當節肢動物接觸其他物體時,病原體會借機轉入另一個宿主,形態和數量均不發生變化,但仍保持感染力。如蠅傳播痢疾、傷寒、霍亂等。

(2)生物性傳播:這種傳播方式是指病原體在節肢動物體內經曆了發育、增殖或發育和增殖的階段,才能傳播到新的宿主。對病原體來說,這種蛻變的過程是必需的。例如某些原蟲和蠕蟲,在節肢動物體內的發育構成生活史中必需的一環。待病原體發育至感染期或增殖至一定數量之後,才能傳播。生物性傳播隻有某些種類的節肢動物才適合於某些種類病原體的發育或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