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河社稷(3 / 3)

“說到底,不就是都說那寶藏有好東西,方正總是大多數人想要的。所以管他那阿貓阿狗,都打著那圖的主意。”式十三不以為然。想他雖生於窮苦人家,雙親亡早,鄉人對他卻好,更有村中老秀才自幼教其夫子大義。而後少年心性,欲投軍報國,又巧入武當門下,修身養性,自對於身外之物看得並不甚重。

“其實——還有一種說法,君兄沒有說到!”

“難——難道你也知道?”

“在下曾師事鶴林壽涯禪師,蒙恩師不棄,將其所知,盡數傳之。其中便有這山河社稷圖一事。”

“先前說道這山河社稷圖與神州龍脈有關,而自古傳,彙聚龍氣,且繪有山河之圖僅有一件神物——軍神蚩尤之旗!”

“蚩尤旗!”式十三一聽這名,忽有一種熟悉之感,不知自己何時了解這名。反正不是這幾年從書中見過,自入武當後,自己三年僅讀過一本《道德經》。也許,是年幼時,家鄉那教書的老秀才給自己將故事時提過此物吧。

“是的,蚩尤旗。上古,軍神蚩尤與軒轅黃帝涿鹿之戰敗,臣於軒轅後,蕩天下妖邪,將敗者悉數囚於神州龍脈之下,以蚩尤旗鎮之。望能以九州龍氣煉化凶厲魔氣,定天下太平。誰知軍神去後,商紂九尾狐妖亂世,以千萬怨靈困住蚩尤之旗,破開龍脈囚地,放出十萬妖邪。那蚩尤旗本是神物,已有靈神,脫得困後,擇主先周文武王,滅無道殷商,重收世間妖邪,天下定之,方才散去。而後至今,此物非亂世不現,一旦現世,必擇主收妖邪,平亂世定天下。”

“那現今天下之人豈不失望,天下已定,蚩尤旗又怎會現世?”

“師弟此言差矣!今歲慶曆之議,那黨項雖去帝稱臣,但朝廷卻歲賜其七萬多白銀,絹、茶更是無數。而北方契丹借此乘機要挾,其得歲賜達五十萬兩匹。若真是天下已定,又何來這些歲賜!”

“君兄所言不差!我大宋雖號稱一統江山,可比那前唐差之遠矣!江山未一統,天下又何來大定!”

“好啦!好啦!不要談這些大事,那和尚告訴我們,翻過這山頭,有他們寺廟平常的數塊田地,有些茅屋可讓我們暫時住住。要是再在這裏耽擱,天色黑了,可不好行路!”

“那十三兄弟和君兄你們先去,我去那寺廟看看,是否能助上一二綿薄之力。”

“不可,周兄你不懂拳腳功夫,怎能一人前去。”

“就是,就是。想你們夫子不是言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嗎?你這君子去趟什麼渾水。”

“非也!天下事天下人管,大丈夫立於世間,當無愧天地!我不敢自稱君子,隻是一普通文人而已,雖已不在朝堂,但也是大宋子民。如若真是山河社稷圖,決不能讓其落入異姓蠻邦手中。再則,我也算半個佛家弟子,佛門有難,豈可袖手旁觀。三則,我雖手無縛雞之力,但我也有那堂堂男兒一腔熱血正氣,遇上不平之事,又怎可臨陣退縮。”式十三的冷言冷語,反而激起周敦頤一番慷慨激昂正然陳詞。

周敦頤言畢,式十三肅然正色向周敦頤拱手一禮。“周大哥一番言語,讓小弟汗顏,先前得罪之處,望周大哥海涵!”

“十三兄弟,不必如此!我們三人相見投緣,正是天意,彼此兄弟,何來得罪一說!”

“哈哈哈,周大哥就是周大哥,你絕對稱得上堂堂君子!那我們這就一起去那寺廟,助上一助!”

君落塵見二人幾番言語,便已化解先前不快,心中也不由大寬。三人稍微歇息一會,重上馬鞍,向那寺廟而去。

“周大哥,你能不能一直都向剛才那樣,不要再什麼在下在下的,在下聽到在下可真的難受!”

周敦頤麵色一窘,又哈哈大笑道:“十三說得是,為兄就不再多客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