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禽經》記載的鳥類(2 / 2)

其實,《禽經》不單單是記載了杜鵑的情況,還有其他鳥類的記載,比如鶚、鵬、鷂、魚鷹、鸕鶿、翡翠、錦雞、戴勝、黃鸝、鶴、鵜鶘、鸕鳩、伯勞、鶺鴒、鸚鵡等多種。這些鳥類大多數和現在所知種類相同。

《禽經》堅持以傳統的“物化說”來看待鳥類的變化發展。對鳥的命名繼承了傳統的命名法。

比如翡翠鳥、錦雞、山雞等。翡翠是我國古代一種鳥的名字,其毛色十分豔麗。通常有藍、綠、紅、棕等顏色,一般雄鳥為紅色,謂之“翡”,雌鳥為綠色謂之“翠”。

翡翠鳥是一種很美麗的寵物,其羽毛非常漂亮可以做首飾。所以《禽經》記載“背有彩羽曰翡翠”。

錦雞形狀像小雞、大鸚鵡,背部有黃、紅兩種紋理。雄鳥頭頂、背、胸為金屬翠綠色,雌鳥上體及尾大部棕褐色,綴滿黑斑。這些體態特征,在《禽經》中被描述為“股有彩紋曰錦雞”。

山雞又叫“野雞”、“雉雞”。性情活潑,善於奔走而不善飛行,喜歡遊走覓食各種昆蟲、小型兩棲動物、穀類、豆類、草籽、綠葉嫩枝等。它的顏色,在《禽經》中被描述為“尾有彩毛曰山雞”。

《禽經》還以行為動作命名,如“鷙鳥之善博者曰鶚”等。鶚又叫“雎鳩”、“魚鷹”,屬於雕類。體形像鷹,呈土黃色,眼眶深陷,喜歡尋魚。會在水麵上飛翔捕魚,生活在江邊。用盤旋和急降的方法捕食水中的魚。

《禽經》一書中記有60餘種鳥類,其中有許多都是以往著作中所未提及的新增種類。比如鷗、白鷳、信天翁、白厥鳥等。

在《禽經》一書中,作者對鳥類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等都有記述。例如對黃鸝,就舉了幾個異名:“鴿鶊、黧黃、黃鳥也。亦名楚雀,亦名商庚,今謂之黃鸝。”並且解釋了有些異名的來曆。有利於人們的識別。

全書注重以生態記述為主。對鳥類的食性、築巢、育雛、遷徙等複雜行為,以及鳥類活動與環境的關係,記述非常詳細。

書中細致地觀察了一些鳥類的棲息地,總結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認識。如戴勝“樹穴,不巢生”,鳽“冬適南方,集於河幹之上……中春寒盡,故北向,燕代尚寒,猶集於山陸岸穀之間”,“山鳥岩棲”,“原鳥地處”等。

對不同鳥類在對季節氣象的反映也做了記載。如肅鳥霜鳥“飛則隕霜”,鳶類“飛翔則天大風”,澤雉“啼而麥齊”,鷗“隨潮而翔,迎浪蔽日”。

在書中還可看到,鳥因食性不同,也會導致其形態結構的差異。如“物食長啄”、“穀食短啄”、“搏則利嘴”、“鳴則引吭”。意是食肉的鳥嘴較長,食穀物的鳥嘴較短,善於搏擊的鳥嘴尖利,善於鳴叫的鳥脖子長。可見鳥類具有適應性,表明這是長期進化的結果。

由此,可以看出,《禽經》對鳥類的名稱、種類、形態特征、生理活動、生活習性、生態表現諸方麵都有比較廣泛而又深入的研究,頗有見地。可以稱是我國古代關於鳥類知識的一本小型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