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濱江市。市郊。黎明時分。

蘇夜放下大錘,邁步走進小院涼爽的空氣中。春寒料峭,輕風掠過他赤裸的上身,汗氣蒸蒸,一條寬鬆的七分布褲教汗水浸透了,緊貼著皮膚,勾勒出健美的線條。

如果好好穿衣,打扮停當,蘇夜看上去是一個氣質頗佳、透著幾分書卷氣的誠懇青年,很難有人能想到,他的衣服底下會是強勁結實的肌肉,因頎長而略顯單薄的軀體中竟隱藏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巨力。

而蘇夜從事的行當,更是冷門;當代早已式微。但在個別的小圈子裏,卻“發燒”得厲害。

蘇夜是一個鍛造師。

說得更確切些,蘇夜是一名專門以古法打造仿古形製的兵刃的鍛造師。這門手藝是家傳,他稱自己為“匠人”。

名氣不小。

在幾個大型冷兵器論壇裏,要是哪個帖子裏提到誰新得了一口“蘇大匠”親手打造的雁翎刀、或是別的什麼,羨慕叫好、哭著喊著要樓主曬圖的回複,怎麼也能蓋上個百八十層樓。至於蘇夜本人,偶爾在論壇露麵,底下一準兒是整整齊齊的排隊回複:

“大神出沒請注意!”

於是蘇夜默默關上電腦。

這兩天他在忙的,是同城一個叫陳卓的青年富豪的單子:一口漢劍。百煉鋼,八麵如意漢劍。據說是鎮宅用。

蘇夜不太信。

有時候,他覺得陳卓好像有求於自己,卻又不直接說出口,隻是旁敲側擊。兩人通過幾次電話,陳卓總想請他到市區見麵喝酒,還約他一起乘遊艇出海釣魚,但每一次蘇夜都婉拒了。

最近兩年,陳卓在蘇夜這裏下過四個單子,都是劍。蘇夜掛起鍛造古兵的招牌也才剛過兩年,可以說,陳卓不但是蘇夜的金主,更目睹了他鍛造技術的成長。

生意就是生意。蘇夜回頭望向鍛造室裏工作台上平放的劍模,心想。無論陳卓打的什麼算盤,我隻管鑄劍。

透了透氣,汗消了,蘇夜瞟了一眼緊閉的院門,慢慢反抄雙手,沿著小院圍牆轉起圈子。

他低頭含胸,意守丹田,越走越快,鼻息卻越來越是平緩。起初還能聽到沙沙的腳步聲,呼吸、心跳也都急促;到後來,各種聲音愈小,仿佛腳不沾地一般,身形快得出奇,與正牌的田徑運動員蠻有一拚。

轉過三圈,驀地,蘇夜一個急刹車,前衝的勢頭由腳底頓上腰腹,脊背一聳,虛握拳,扭身掄臂,右胳膊在空中轉大半個圓圈,平平停在胸前。

“嗚——啪!”小院內,空氣一震,發出一聲怪響。

蘇夜收臂,回身,站定,深深吸了口氣,再度反抄雙手,沿反方向轉起圈子,三圈過後,掄出左臂。

又震起一聲怪響。

反複做過四十九遍,蘇夜這才停步,抓起門邊掛著的素色毛巾,胡亂抹了把臉。

這一套動作,再加上呼吸法,就是蘇夜的“家傳秘籍”。據蘇夜早早過世的父親說,蘇家世代鍛造,祖上煊赫,家譜一直可以追溯到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與鑄劍這一行的祖師爺歐冶子並稱瑜亮。

當時蘇夜年紀小,就傻傻地信了,特別引以為豪。後來年歲漸長,越想越不靠譜,待要追問詳情,卻為時太晚。

但無論如何,蘇夜知道,蘇家在鍛造這一行,是有真本領的。“家傳秘籍”他並未學全,但十數年苦練下來,自然而然地力大、手穩,目力也變得神準,比一般的鍛造師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

莫非陳卓盤算的是這個?蘇夜暗中嘀咕一句,又搖搖頭。時代不同了,少林寺把《易筋經》放在網上公開都沒人看,自己家這份“絕學”固然了得,但要說得坦率直白,練到頭,無非也就是成就一個還算不錯的鐵匠。

——陳卓據說身家巨萬,可以坐吃山空快樂到死,想必改行的意願也不至於太迫切。

蘇夜打個嗬欠,有點兒困。為陳卓的新單熬了一整夜,做完早功課,倦意一下子湧上來,就想趕緊去衝個涼,再爆睡一頓。

往起居室邁了兩步,蘇夜突然想起了什麼。握住腰間的一件東西,略顯疲累的臉色泛起一絲淡淡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