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令人眩暈的地理知識(2 / 2)

由我開了個頭,別的同學也紛紛提問,我們問了各式各樣的問題,老師耐心細致的和我們解答,由於我們問的大多是關於虛擬世界的問題,老師問我們說:“你們大部分人怎麼問的都是虛擬世界的問題呀?實體世界部分的沒疑問?”其實是我隻看完了虛擬世界部分的隻是之後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問問題了,別的同學也是差不多進度,既然跟風問了,那也基本上是關於虛擬世界的問題,大部分人還沒瀏覽到實體世界部分的內容呢。不過我發現有2個人已經問了很多關於實體世界地理知識的問題了,由於還沒閱覽到這部分,我連她們問的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相必她們的閱讀進度更快,比我更厲害。

老師也應該猜到了現在是個什麼情況,她說:“先全部瀏覽完再提問吧,別做一半事情就亂問。”她似乎專門注意了我一下,當然這隻是我自己的感覺,誰讓我是第一個挑頭的呢!

我過完了地理數據子庫的虛擬世界部分之後又開始瀏覽有關實體世界地理信息的部分。在實體世界中,有著簡單、普適的規律,很好理解,實體世界的可描述性比虛擬世界似乎要高一些,但是由這些簡單的規則卻衍生出了一個這麼複雜的世界,尤其是其中充滿的各種生物,是世界複雜性的主要來源,當然,地理數據庫沒花多少篇幅去介紹生物,重點不在這,這裏僅僅說了個大概。在實體世界中,時間是很有意義的,許多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誕生、消亡,對,消亡。在虛擬世界裏,至少我對消亡的感受不太明顯——周圍的一切“物體”似乎都是揮之即去召之即來的,無所謂消不消失。但是在實體世界裏,時間就不可小看了,時間可以改變實體世界中的很多東西,我們虛擬世界中的時間概念其實就是用來模擬實體世界的,像秒、分、時、日、月、年這些時間單位都來源於實體世界中某些物體的運動周期,比如,一日就是母星自轉一圈的時間,這個母星就是我們文明最早所在的地方;一月就是母星最大的自然衛星——月亮圍繞母星公轉一圈的時間,一個月等於50天;年是一般所用的最大時間單位,本來含義是母星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一年等於300日;而秒、分、時就屬於較小的計量單位了,一日可分為10時,或稱10小時,一小時又細分為100分,或稱100分鍾,一分鍾又可再進一步細分為100秒。實體世界名堂還真多,不過這些時間的劃分看起來雖然複雜,但很好掌握,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都不用問。

地理子庫通過對時間單位的詳細介紹,順理成章的引出了對我們所處星係的介紹。母星是我們文明的誕生地,也是我們人類的主要居住地,那些實體人大部分住在這裏,支撐虛擬世界運行的大部分設備也被放在這裏,大部分的動物植物也生活在這裏,可以說是我們所有生物的家園,擁有星係裏最好的生存環境。我們的母星還擁有3顆衛星,其中最大的叫月亮,第二大的叫皓星,最小的叫朱丹,這三顆衛星上也都有實體人員和生物,不過數量比較少。除了母星之外,母星所在的行星係還包括另外5顆行星,這五顆行星中除了離太陽最近的那顆炎星因溫度較高沒有人之外,其他行星上都有人,數量上或多或少而已,而且所有行星上都有生物存在。除了炎星之外,母星的那些姐妹星都擁有一個或者多個衛星,很多衛星上也有人,當然,生物是無處不在的,到處都有。這些星球共同構成了我們的母星係,也被稱作太陽係,因為中間那顆恒星叫太陽嘛。

實體世界還擁有著巨大的尺度,可以從我們人類都感受不到的微小尺寸過渡到大的超乎我們最大觀察範圍的尺寸,比如說,我們可以觀測到的最小尺度為10^-35尺,最大尺度為10^27尺,這可真是一個巨大的跨度,盡管在虛擬世界裏也能模擬出來,但實體世界的這些數據都是真實的。等等,我忽然分不清真實與虛幻了,難道我們世界裏的東西就是假的、虛的?不會吧,我剛覺得一切都很真實呀!!!我思維陷入了混亂中,一切調理都變得不清晰了,我好暈呐!我立即停止了持續深入的聯想,把思緒拉了回來,繼續瀏覽數據子庫,直到地理數據子庫裏麵的所有內容都被瀏覽完畢了為止。

老師要求瀏覽三遍,完事之後就示意她,我發現在我閱覽完三遍之時已經有15個人完成了任務,我的速度顯然不是很快。時間又過去了20分鍾,所有人都示意老師她們完成了閱讀三遍的任務。

老師等我們所有人都看完三遍以後才開始講解數據庫,她講的細致入微,並能化繁為簡,邊讓我們提問邊講解,效果顯著。另外,老師還為她的講解製作了很多輔助材料,使得上課過程生動形象趣味,給了我們更好的體驗,很多疑難問題都迎刃而解,所有的同學都陶醉在新鮮知識和經驗的澆灌之中,這些新見聞新思想都是很珍貴的東西,這就是老師的價值所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