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與人的遺傳方式中,最常見的一種生殖方式就是有性生殖,但是,很多人還不是很了解它的發生過程與原理。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了解關於生殖的知識也很重要的。那究竟什麼是有性生殖呢?
1.有性生殖的含義及起源
有性生殖是指經兩性生殖細胞(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而產生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生物個體,這種生殖方式也就是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通過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方式。通常生物的生活周期中包括二倍體時期與單倍體時期的交替。二倍體細胞借減數分裂產生單倍體細胞(雌雄配子或卵和精子);單倍體細胞通過受精(核融合)形成新的二倍體細胞。這種有配子融合過程的有性生殖稱為融合生殖。某些生物的配子也可以不經融合而單獨發育成為新個體,稱為單性生殖。
有性生殖發生的直接證據,最早見於澳大利亞中部的苦泉燧石中,在這裏發現了植物減數分裂產生的四分孢子的化石。岩石的年齡約為10億年,估計有性生殖實際出現還要早些,大約在真核生物產生後不久。從動植物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中均有複雜的減數分裂來看,有性生殖應起源於動、植物分化前,但這僅僅是一種推測。
2.有性生殖的方式
細胞體不同,有性生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單細胞生物有性生殖由個體直接進行,稱接合生殖;多細胞生物及單細胞生物的群體則由特化的單倍體細胞,即配子進行融合生殖或單性生殖。
(1)接合生殖:它是指細菌的接合生殖,兩個菌體通過暫時形成的原生質橋單向的轉移遺傳信息。供體(雄體的部分染色體)可以轉移到受體(雌體)的細胞中並導致基因重組,這是最原始的接合生殖。
原生動物的接合生殖多見於纖毛蟲類,按接合的雙方,即接合子的形態又可分為兩類:
①同配接合:接合子的形態相同。接合時雙方暫時融合,小核在減數分裂後進行交換,相互受精後分開,如尾草履蟲。接合雙方緊靠在一起,口部融合,然後大核消失小核分裂兩次,成4個,其中3個退化,一個再經一次分裂成為一個動核和一個靜核。此時接合個體互相交換動核,然後靜核與換來的動核融合。接著蟲體分開,每個個體的融合核分裂三次形成8個核,其中4個成大核,3個退化。此後大核不分裂,剩下的小核與蟲體同時分裂兩次而成為4個新的子體。
②異配接合:見於原毛目類纖毛蟲。在進行接合生殖前,蟲體先經一次不均等分裂,除小核外大核和蟲體都分成大小兩部分,成為大接合子和小接合子,前者固著,後者為自由遊泳。小接合子找到大接合子後即牢固附著在其上開始接合。在接合過程中,合子核隻在大接合子中形成,小接合子為大接合子吸收,其中鍾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