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習俗直到金、元以後才慢慢消除。年輕女子雖然不再貼花黃了,但“黃花閨女”的稱呼卻流傳下來,並一直被沿用到今天。
另外,據古文獻記載,“黃花”即菊花,因菊花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因此,稱某位女子為“黃花閨女”,不僅說明這女子還沒有結婚,而且表示姑娘心靈純潔,品德高尚。
“小姐”和“千金小姐”
“小姐”,是舊時對未婚女子的稱呼。另外,母家的人對已出嫁的女子,也稱“小姐”。但是“小姐”這個稱呼在早期並非美稱。
清代文史家趙翼的《陔餘叢考》中稱“宋時,閨閣女稱小娘子,而小姐乃賤者之稱”,為大家閨秀所忌。宋代錢惟演的《玉堂逢辰錄》中載有“掌茶酒宮人韓小姐”。可見,最初的“小姐”是指宮女。
南宋洪邁的《夷堅誌》中記載:“傅九者,好俠遊,常與散樂林小姐綢繆。”其中林小姐是位藝人。蘇軾的《成伯席卜上贈妓人楊小姐》詩,是為妓女楊小姐而作。據此可知,宋代將妓女也稱為“小姐”。另外,宋、元時期,姬妾也常被稱為“小姐”。
如今,“小姐”常用來稱呼未婚女性。近來卻有些變味,許多三陪女或提供色情服務的女子也被稱為“小姐”,故在某些服務行業裏,許多年輕女性拒稱“小姐”。
“千金”,為黃金一千斤。《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漢時以黃金一斤為一金,值萬錢。因為一千斤黃金很貴重了,所以對貴重的東西常用“千金”來形容,如“一字千金”,“一刻千金”,“千金之裘”等等。進而用“千金”來稱呼富貴人家的子女,以表尊貴。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元代作曲家張國賓的雜劇《薛仁貴榮歸故裏》中有這樣一句話:“你乃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做事請自重穩便些。”《拜月亭記》:“奴家是守節操的千金小姐。”可見,古時“千金”既用來形容別人家的女兒,又用來形容別人家的兒子。
“千金之子”的出現要比“千金小姐”早很多。這是因為“千金小姐”是在“小姐”出現以後才出現的。“千金小姐”出現以後,“千金之子”就很少出現了,“千金”用來形容人時,好像成了女兒的專利了。逐漸地,尊稱別人家的女兒時,“千金小姐”簡化成了“千金”。《紅樓夢》第五十七回:“薛姨媽道:‘怨不得他,真真是侯門千金,而且又小,哪裏知道這個?’”
“連襟”小史
在我國民間,大多數人稱姐妹們的丈夫為“連襟”,也有的地區稱之為“連橋”、“一擔挑”。這個俗稱的由來與杜甫有關。
杜甫晚年寓居川東,結識了當地一位姓李的老漢,細論起來,兩家還是遠房親戚。兩人挺談得來,經常一起喝酒聊天。後來杜甫要出峽東下湖湘,寫了一首《贈李十五丈別》的詩,回憶二人的結交過程,其中有這樣幾句詩:“孤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頗合,相與襟袂連。”用“襟袂連”來形容彼此關係密切,但不是指姐妹們丈夫之間的那種關係。
宋朝時,“連襟”這個稱謂已通行,並具有了與現在相同的含義。北宋末年,著名詩人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做幕賓,很不得意,他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帶做節度使,便為他寫推薦書推薦他到京城任職。洪邁的堂兄很感激,托洪邁代寫了一份謝啟,其中有幾句是:“襟袂相連,素愧末親之孤陋;雲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
洪邁之前的馬永卿,在所著《懶真子》裏提及江北人呼友婿為“連袂”,也呼“連襟”。這個稱呼至今仍在使用。
“妯娌”溯源
妯娌,是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稱。那麼,為什麼叫“妯娌”呢?
《康熙字典》裏稱,“妯娌”的稱呼來自於揚子方言,應屬於現在的上海及其以西的長江流域地區的方言。但是這個地區原來的方言並不是妯娌,而是“築裏”。“築”的意思是“居室”,杜甫詩中有一句“畏人成小築”,“小築”就是小的居室;“築裏”則是鄉裏小居室的意思。
後來,人們就把住在同鄉同裏的小居室中的人稱為“築裏”。在古代,一個大家庭是住在一起的,因此“築裏”的本來意思是指兄弟,後來又發展成指另一半了,人們稱兄弟的妻子們為“築裏”。又由於“築裏”屬於兄弟的妻子們專用,便造了近音的“妯娌”二字代替,由二字均是“女”字旁就可以看出“妯娌”專指婦人了。
畏友、密友、昵友、賊友
古人對於交友是非常重視的,古時流傳下來的很多成語和俗語都和交友有關,如:八拜之交、莫逆之交、心腹之交、三朋四友、高朋滿座等等。
但是,古人交友是很講究原則的,對朋友的概念有很明確的界定。明·蘇浚在《雞鳴偶記》中將朋友劃分為四等,即畏友、密友、昵友、賊友。他是這樣說的:在道義上互相砥礪,有了過錯互相規勸的,是畏友;不論在平時還是在情況危急的時候,都可以很好相處,生死關頭也可以作為依靠的,是密友;言語像糖一樣可口,東遊西逛形影不離的,是昵友;見利益互相爭奪,遇到禍患互相傾軋的,是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