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妙趣對聯(5)(1 / 3)

指前三字的下半截都含“人”字,且包含對祝枝山的輕蔑之意。祝枝山聽說三人中有二人姓朱,便反唇相譏:

朱先生三個牛頭。

徐某見三位高士都沒難住祝枝山,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學。

祝枝山妙對徐子建

祝枝山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其書法、詩文皆名揚當朝。一天,他閑遊西湖,與杭州舉人徐子建相遇。徐子建說:“久仰祝兄大名,今有一聯請教,未知可否?”

祝枝山忙說:“豈敢!豈敢!你就馬兒伸腿——出題(蹄)吧!”

徐子建心想:你這是借出題罵我呀,好,我就以“蹄”為題,於是出上聯曰:

馬過木橋,蹄擂鼓,咚咚咚;

說著,舉手連打了祝枝山三拳。祝枝山想:你這是借聯打我呀,我隻有投桃報李了。於是,就隨口吟道:

雞啄銅盆,嘴敲鑼,哐哐哐。

隨手打了徐子建三個耳光。此時,徐子建不但不惱,還不得不佩服祝枝山的才思敏捷,連說:“佩服!佩服!”

張弓手與李木匠

從前有個叫張弓的弓手,他的箭法很好,但是有喜歡自吹的毛病。一次,他當眾表演射箭,連發十箭,箭箭命中靶心,圍觀的人齊聲叫好。張弓得意揚揚,當眾寫出了一個上聯,要大家來對:

弓長張張弓張弓手張弓射箭箭箭皆中;

大家看都看不懂,更不用說對得上了。恰好這時來了一位賣弓的人,他看過上聯之後,拿出自己的弓來,請張弓連連試拉。

張弓連試幾張都拉不動,便奇怪地問:“這麼硬的弓,是什麼木做的?”

賣弓人回答:“李木做的。”

張弓覺得不可思議,說:“李木不是好材料,怎麼能做出這樣硬的弓呢?”

賣弓人笑著答道:“這就是木匠的功夫了。”說完,提筆對出下聯: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難開。

大家看了下聯又是不知所雲,賣弓人解釋說:“他姓弓長張,我姓木子李,他叫張弓,我叫李木;人稱他張弓手,卻喚我李木匠;他善於張弓射箭,我卻會用李木雕弓;他射箭是箭箭皆中,可惜拉我這弓卻弓弓難開。”

死個和尚添一如來

相傳,清代文學家、書法家何紹基有一次出遊,路經湖南瀏陽南邦寺時,剛好碰上寺內有一個和尚圓寂。古寺長老早聞何紹基大名,便要請他寫一副挽聯。何紹基提筆就寫:

南邦寺死個和尚;

和尚們一看嘩然,認為何大人有意戲弄他們。但何紹基不動聲色,馬上又續出下聯:

西竺國添一如來。

“西竺國”即印度,佛教中的西天極樂世界。“如來”,佛教中的最高佛祖。死個和尚,卻成了佛祖。下聯化平淡為神奇,有扭轉乾坤之力。

我過我的年

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宣揚民主自由,主張男女平等,提倡婦女解放,公布許多民主口號和革命政策,受到廣大人民,特別是幾千年來受壓迫最深的婦女們的熱烈擁護。

可是那些主張“三從四德”的封建遺老,對此極為不滿,尤其反對婦女解放。有一年春節,南昌有個前清翰林出一聯征對,公開反對“男女平等”。聯曰:

從未聞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萬難成理;

這條上聯引起革命民眾的公憤,有人主張去找這個頑固老人評理。忽然,幾位剪短發、穿學生裝的女人走過來說:“這等人思想保守,不必理他,讓我們對個下聯駁斥他吧。”於是寫有下聯曰:

君不見陰陽合曆,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一樣是年。

徐文長手對知府

徐渭,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別署田水月。14歲時來到杭州。當時的杭州知府目中無人,他得知徐文長在杭州賦詩作畫頗受人們讚賞時,大為惱火,認為一個外鄉的孩子竟敢在他的轄區內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知府便派衙役將徐文長召來對句,威脅他說如對不上,就將其驅逐出城。徐文長鎮定自若,滿口答應。知府帶徐文長到西湖邊,指著六和塔,說出上聯:

六塔重重,四麵七棱八角。

徐文長沒有開口,隻是揚了揚手。知府以為對不上,暗自高興。他得意忘形地指著保俶塔,又出了個上聯:

保俶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四海。

徐文長還是一言不發,而是用手指了指錦帶橋,向知府拱拱手,然後,又兩手平攤,往上一舉。

知府見徐文長還是沒有回答,就神氣十足地說:“連一句也對不出,還算什麼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趕出去!”

這時,徐文長卻理直氣壯地哈哈大笑:“休得無禮,下聯早就對好了!”

知府怒氣衝衝地說:“你敢無理狡辯,愚弄本府?”

徐文長解釋說:“你是口出,我是手對。”

“手對是什麼意思?”知府追問道。

徐文長答道,對第一聯自己揚了揚手,意思就是說:

一掌平平,五指三長兩短。

對第二聯拱拱手,兩手平攤,往上一舉,是說:

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萬國九州。

知府聽了啞口無言,隻好悻悻而去。

亥子對己酉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禎卿同為明代吳中四才子。有一年深夜,徐禎卿的夫人臨產,唐伯虎與祝枝山便陪徐禎卿守夜。

他們三人一直飲酒賦詩至夜深,仍無倦意,忽地,徐禎卿家人來相告,生了個兒子,三人心中大喜。

唐伯虎問徐禎卿家人,孩子是何時出生,家人答道:“小人一時高興,沒注意到時刻,隻知是亥時後子時前。”

唐伯虎靈機一動,出了條上聯:

半夜生孩,亥子二時難定;

上聯將“孩”字拆成亥子兩個時辰,祝枝山聽後連連稱妙。唐伯虎笑道:“上聯既妙,那你對個更妙的下聯,我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