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度一驚,心想:“這人好骨氣!”於是,他一把拉住陳細怪,請到家中款待酒飯。席間,李元度用筷子夾住一片筍往口中送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妙對,要陳細怪對下聯:
筷子夾筍,筍夾筍,老筍夾嫩筍;
陳細怪稍一想,便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肉,送進嘴裏嚼個不停,並不開口答對。李元度以為陳細怪對不出下聯,便寬厚地一笑說:“莫急,你以後慢慢對吧。”
陳細怪趕緊將肉吞到肚裏,答道:“我不是早就對出來了嗎?”他指指嘴說:
嘴巴吃肉,肉吃肉,活肉吃死肉。
這一來,李元度對陳細怪大為佩服,硬留他住了好幾天,天天在一起吟詩作對。陳細怪走的這天,李元度送了一程又一程。來到一處青山,但見雲霧縹緲,景色很是迷人。
陳細怪問:“李先生,這座山叫什麼名字呀?”
李元度答:“連雲山。”
陳細怪重複著“連雲山,連雲山”,忽然,歪過頭來對李元度說道:“李先生,我出個對子你對對看?”於是道:
連雲山上山雲連;
李元度心裏好笑:這個對子小時候我舅父就考過我的,我答對‘踏水橋下橋踏水’,舅父還誇獎過我哩。
正想脫口而出時,又發覺不行,陳細怪的“連雲山上山雲連”,正反讀都一樣,我小時候對的這下聯“踏水橋下橋踏水”,卻隻能順讀,不能倒念呀。李元度心裏一急,越發對不出來。
陳細怪一笑,說道:“你莫急,慢慢對吧,什麼時候對出了下聯,寄到蘄州株林河給我看看就行了。”說罷拱手而別。
據說,李元度到死也沒有對出下聯來。
拆字鬥聯
從前,有兩位秀才一起鬥聯。其中一位秀才以對方名字中的“溪”字為題,出上聯曰:
沒水念奚,有水念溪,溪字去水,添鳥變雞。
語帶雙關,嘲弄對方。被嘲弄的秀才也不示弱,即以對方名字中的“澆”字為對,擬下聯曰:
沒水讀堯,有水讀澆,澆字去水,添火變燒。
雙方拆字成聯,語帶雙關。其中“雞”繁體寫為“鷄”。故而“奚”添“鳥”變雞。
三姊妹聯對征婚
從前山東登州府有個宋家莊,宋家莊有位宋員外,他有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個個都是掌上明珠。
三姊妹長大後,不僅長相出眾,而且都能詩善文,擅長對聯,是遠近聞名的才女。女大當嫁,宋員外見女兒們都到了出嫁的年齡,就張羅著她們的婚事,可三個女兒都不要媒人介紹,她們告訴父親,姐兒仨擇婿的條件隻有一個,隻要能對上她們出的上聯,便以身相許。
於是,三姊妹各出了一個上聯,張貼出去征婚,大姐的上聯是:
天垂山邊走進山邊天還遠;
二姐的上聯是:
船載貨物貨重船輕輕載重;
三妹的上聯是:
北雁南飛雙翅東西分上下;
宋氏三姊妹征婚聯一出,方圓百裏馬上傳開,凡肚子裏有點墨水的都躍躍欲試,但一個多月過去,三姊妹雖然收到了許多下聯,但仍未有一條中意的。
距宋家莊百裏外有個周家莊,周家莊有位周塾師,膝下有三個兒子,都已成年,但尚未婚配。三位兒子雖然沒有考取功名,但在周塾師的調教下,個個出口成章,提筆能文,尤其是擅長對對聯。
當聽說宋氏三姊妹用對聯征婚,哥兒仨便摩拳擦掌,下決心想出漂亮的下聯前去爭個高低。哥兒仨一宿未睡,並分工明確,大哥對大姐,二哥對二姐,三弟對三妹。
大哥對大姐的下聯是:
月出水麵撥開水麵月又深。
二哥對二姐的下聯是:
丈量土地土長丈短短量長。
三弟對三妹的下聯是:
前車後轍兩輪左右走高低。
三姊妹一看周家三兄弟的下聯,個個滿意。於是,宋氏三姊妹同周家三兄弟便結成三對夫妻,花好月圓,傳為美談。
蘇黃巧對
蘇軾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他才華橫溢,詩文蓋世,他出任杭州知州時,一到任,就喜歡上了這塊風水寶地,公務外的時間就交友遊湖,飲酒吟詩。
一年秋天,蘇軾的好友黃山穀來杭州看望蘇軾,黃山穀也是當時的大文豪。蘇軾便帶著黃山穀遊覽杭州的美景,一天,兩人遊玩了半天,有點累了,就到一個寺院坐下飲茶,黃山穀見寺內有和尚在吃西瓜,於是來了雅興,順口吟出上聯:
東塔寺和尚朝南坐北吃西瓜;
黃山穀在聯中嵌入“東”、“南”、“西”、“北”,要對此聯並非易事,但這難不住蘇軾,他朗聲道出下聯:
春水庵尼姑自夏至冬穿秋衣。
蘇軾用“春”、“夏”、“秋”、“冬”四個嵌字,對上聯的“東”、“南”、“西”、“北”。
隨即,黃山穀又吟出一上聯:
雪落媳房媳掃雪;
這句上聯“媳”、“雪”音近,又有兩個“媳”字,想對上也是不易的。蘇軾稍稍思索了一下,便吟出下聯:
冰凍兵排兵敲冰。
兩人相視而笑。
白吃和尚與對聯
明代弘治年間,有一位飽讀詩書的和尚,他叫知通,喜歡雲遊四海。一天,他來到蘇州,看看日將西落,但身上銀兩已用盡,腹中饑腸轆轆,正想找個地方填飽肚子,忽見一酒館門開著,裏麵坐著一書生打扮的人正在喝酒。
知通直接走到書生麵前坐了下來,並吩咐店小二:“再來一副碗筷。”
店小二立馬送上了碗筷,知通和尚向書生友好地點點頭,然後又像老朋友一樣舉起酒杯:“來,喝!”
書生似乎並不介意,便和知通和尚對飲起來。酒過三巡,書生說:“你我素不相識,為什麼要跟我喝酒?”
知通和尚笑笑,吟出一上聯:
四大皆空,喝幾杯何分你我?
書生吟道:
兩頭是路,過片刻各奔東西。
兩人喝得高興,便各自道出姓名,知通和尚這才曉得與自己對飲的書生是名揚四海的大才子唐伯虎。
他們直喝到月上中天,然後找了一家旅店住下,當沐浴完畢,知通和尚鑽進被窩時,唐伯虎見此景來了雅興,順口吟出上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