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在中唐人張薦所著的《靈怪集》中也出現了給死人帶的白色麵衣,而這次,麵衣則是直接戴在了鬼的臉上……
兗州人王鑒性情剛健,不畏鬼怪,於玄宗開元年間出遊後返鄉,離自己的莊子還有三十裏,有些迷路。
王鑒又走了十多裏。天漸漸暗下來,此時馬卻突然停住。王鑒仔細一看,麵前站著一個婦人,問王去哪兒,能不能幫她寄送一個包袱。說著,她把包袱遞給王,後者還沒反應過來,婦人已消失不見。
王鑒慢慢打開包袱,裏麵竟然是紙錢和枯骨!
好在王鑒膽大,丟棄包袱,繼續策馬而行。走了一會兒,他看到前麵有十幾個旅人,聚在火堆旁取暖,於是便下了馬,想烤烤火。
他來到那夥人跟前,把剛才遇到的事情說出來。但蹲著烤火的人卻一點反應也沒有。
此時天已經很黑了,王鑒仔細一看那夥人,素以膽大著稱的他,也不禁毛發倒豎!
那十幾個人當中,有六七個竟沒有頭。而另外有頭的那幾個人,都戴著白色的麵衣,看不清楚他們的臉龐!
戴麵衣者製造出的效果,實際上比那無頭鬼還要令人驚悸,因為我們總會想象那層麵紗的後麵,到底有著何樣的容顏。
六神驚悚的王鑒踉蹌著上了馬,狂馳而去。
終於回到莊子,但門已關閉,他敲了多聲,無人回應,大罵之下,終於出來一個仆人。
王鑒問:“你們這些奴婢都幹什麼去了?!”
在比往常更幽暗的燈光下,仆人慢慢地說:“這十幾天,咱這宅子裏有七人相繼死去。”
王問:“你怎麼沒事?”
仆人答:“我也是死人。剛才聽您敲門甚急,才起來。”說罷,倒地複為僵屍。
兗州王鑒,性剛鷙,無所憚畏,常淩侮鬼神。開元中,乘醉往莊,去郭三十裏。鑒不涉此路,已五六年矣。行十裏已來,會日暮,長林下見一婦人,問鑒所往,請寄一袱,而忽不見。乃開袱視之,皆紙錢、枯骨之類。鑒笑曰:“愚鬼弄爾公。”策馬前去,忽遇十餘人聚向火。時天寒,日已昏,鑒下馬詣之,話適所見,皆無應者。鑒視之,向火之人半無頭,有頭者皆有麵衣。鑒驚懼,上馬馳去。夜艾,方至莊,莊門已閉,頻打無人出,遂大叫罵,俄有一奴開門。鑒問曰:“奴婢輩今並在何處?”令取燈,而火色青暗。鑒怒,欲撻奴。奴雲:“十日來,一莊七人疾病,相次死盡。”鑒問:“汝且如何?”答曰:“亦已死矣。向者聞郎君呼叫,起屍來耳。”因忽顛仆,既無氣矣。鑒大懼,走投別村而宿。周歲發疾而卒。(《靈怪集》)
鬼之花
故事從一個縣尉講起:
南鄭縣尉李雲,去長安出差,結識了一個漂亮女孩,於是就把她帶了回來,準備納她為妾,不想卻遭其母反對。
而李雲似乎也是動了真情,大呼:“如不納此女,我誓不婚配。”
當母親的沒辦法,隻好答應。李雲給那女孩起了一個名字,叫“楚賓”。
不幸的是,幾年後,楚賓死了。
又過了一年,李雲與前南鄭縣令之女沈氏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