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段安節這樣一位老實人,曾說過這樣的話:
長安多凶宅,無人敢居。街東有宅,堂中有一青麵如靛色,雙目若火,其麵滿五間堂屋中,人呼為“大青麵”。街西有宅,龜頭廳中亦有青麵,可以一間屋中,人呼為“小青麵”。安節少年,因冷節與儕類數人築氣球,落於此宅中,斟酌不遠,於壁隙見在細草內。安節與眾穿壁入去取球,數步間試窺廳中,果見其麵滿屋下,泛眼視諸人,乃一時奔出,莫敢取其球也。(《中朝故事》)
說的是,長安多凶宅,某坊街東有一宅,裏麵時常有“青麵”出沒。按段安節描述,其物甚大,有五間堂屋那麼大,人們稱它為“大青麵”;街西有宅,廳中也有“青麵”,有一間屋那麼大,人們稱它為“小青麵”。
段安節少年時,與夥伴玩氣球。不小心把球碰進了該宅。他們前去取球,走上台階,站在門外,偷偷往廳裏窺視,竟真的見到了一張猙獰的臉。那張臉,也泛著眼睛往外看……
另一則更為詭譎的凶宅青麵故事來自唐人牛肅的《紀聞》。
唐朝戶部尚書韋虛心有三個兒子,均未成年就死了。死時情景是一樣的“子每將亡,則有大麵出手床下,瞋目開口,貌如神鬼。”孩子看到這隻手後,當然瘋狂地逃跑,而那伸手的“大麵”則化為鳥,用翅膀遮住他們的去路,最後逼迫其自投井中……
鬼怪是無處不在的,某些時候,它未必會現身在廳堂、偏室,而是出現在地窖。《紀聞》所記的另一個故事,主人公叫李虞。
曆史上確實有一個叫李虞的唐代人。他的詩《題李賓客舊居》存於《全唐詩》“逢時不得致升平,豈是明君忘姓名。眼暗發枯緣世事,今來無淚哭先生。”這是首悼亡詩,寫得很一般。故事的主公人李虞與此詩的作者是不是一個人,尚不清楚。隻知道故事中的他是山東全節人,今屬濟南境內。
李虞好遊玩,喜打獵。有一段時間,家裏對他管教甚嚴,令他過得很鬱悶。後來,上麵下來調令,任命其父為某地縣令。李虞知道後,表示願意跟父親一同赴任。說是為了能讓自己增廣見聞,其實為的是多一些遊玩的機會。
但李虞的計劃落空了。到任後,父親對他的看管一點也沒放鬆,其生活依舊受到諸多限製。
這讓李虞更加鬱悶了。不過沒過多長時間,他得知府邸中有一條秘密地道通往外麵。從那以後每到深夜,他就從地道鑽出,到外麵盡情享受“夜生活”。
一晚,夜漸深,李虞和往常一樣,裝出一副乖順的樣子,讓父親以為自己已早早睡下,其實是又鑽進了那條秘密地道。
李虞鑽進幽暗的地道,摸索著走了一段,感到有什麼東西堵在前麵。李虞頓生恐懼,因為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不可能再有別人待在地道裏。前麵那人,背對李虞。李虞壯著膽子大聲喝一聲,對方卻絲毫不為所動。李虞冒險伸手去推,也不起作用。
直到這時,李虞才想起自己腰下佩著寶劍,於是就拔劍刺去。
奇事發生了。按原記載是“劍沒至鐔”,也就是說,劍一直紮進那人的身體,直至劍柄。
按常理推測的話,那人已被劍穿透而死。但那人還是一動不動。這時,李虞才感到前麵那身影並不是人。
不是人,又能是什麼呢?想到這裏,李虞慘叫一聲,連滾帶爬逃出地道,從此再也不敢晚上出門。
全節李虞,好大馬,少而不逞。父嚐為縣令,虞隨之官,為諸漫遊。每夜,逃出自竇,從人飲酒。後至窖中,有人背其身,以尻窒穴,虞排之不動,以劍刺之,劍沒至鐔,猶如故,猶如故。乃知非人也,懼而歸。自是不敢夜出焉。(《紀聞》)
食人者的無間獄
進士趙顏請一著名畫師為其屏風作畫。畫師畫了一位年輕貌美的侍女。
趙顏說:“要是能活了就好啦,願納為妾。”
畫師說:“有何難?此女可叫她真真,呼其名百日,晝夜不歇,她就會答應。接著用百家彩灰酒灌進她的嘴,必能活。”
趙顏按其說的做了,百日之內晝夜不停地呼喊“真真”。第一百天,屏風上女子真的說話了:“我在此。”隨後趙顏又以百家彩灰酒灌她,該女飄然下屏。趙顏隨即納其為妾。不久他們便有了一個孩子。
兩年後,友人對趙顏說:“此女必是妖怪,當除之!”並交給趙顏一把寶劍。
真真知道後,哭泣道:“您百日呼妾名,為使您達成心願,我才下屏。而今您卻生疑,我不可再住。”說罷,抱著孩子慢慢後退,直至入屏。
趙顏木然,再望那屏風,畫麵上竟然多了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