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就在那個早晨,就在那座山嶺,就在山穀裏升起一朵白雲時,以後幾部長篇小說中的無數場景、人物都鮮活地在腦海中展現。
是的,就是麵對著山穀裏升起的一朵朵白雲,我決定恢複文學創作,寫我在大自然中的見聞、思考,寫我和大自然息息相通的對話。麵前所展現的畫卷,隻有長篇小說才能表達。雖然我停筆了10多年,雖然我從未寫過小說,更未想過寫長篇小說,但我有著最堅強的依靠———大自然母親。
目睹了梅花鹿在兩片森林中往往複複和我們捉迷藏之後,因為吐血加劇,我隻得離開營地。回到家中,整整躺了5天。
在為寫作做著種種安排和準備時,無數充滿稚氣、渴望的烏黑閃亮的眼睛,時時闖入思緒。當我意識到這是10年教師生活的影響時,便毫不猶豫決定為孩子們寫作,因為他們正是自然保護事業的未來。當然,一部作品應該滿足多層次讀者的審美需求,但這並不影響以某一層次的讀者為主。“老少鹹宜”的關鍵在於作品的深厚、豐富。更何況是大自然文學呢!以後接到很多成年尤其是老年讀者的來信,我很高興。
寫到第三天,人物和場景都鮮活起來了,信心也足了。終於在10月中旬脫稿。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李小文來信索要此稿。11月下旬,李小文大姐在收到稿子一個星期之後來信,說是決定出版,隻需做些編輯工作。妻收到這封信,欣喜地在樓下就喊我。我倆都為圓了作家的夢高興得哽咽無語。
但我仍然於12月到了北京,住在中少社的招待所鬥室中,修改了近兩個月。這就是描寫在猿猴世界探險的長篇小說《雲海探奇》,同時利用這段創作假期,我開始寫作《呦呦鹿鳴》。
1980年初,《雲海探奇》出版了,受到了讀者、評論界的歡迎。《人民日報》以《開拓出一片新天地》發表了評論。該書第一版就發行了13萬冊。不久,天津人民廣播電台又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連播。以《雲海探奇》所頌揚的感恩自然、保護野生動物世界、人與自然和諧等主題,在改革開放前是根本不允許出版的,甚至要被批判為宣揚“階級鬥爭熄滅論”。
在北京改稿期間,和老作家秦兆陽先生有過交往。我熟知他的選在中學課本中的作品。他風趣、幽默、睿智、正直、忠厚的人格具有強烈的魅力,而且還是位書畫大家,這些都使我非常敬慕。那時他雖已得到平反,卻未安排工作。我去他家時,他總要領我到北池子附近的一家飯店,幫我“改善生活”。他到中少社招待所,我隻能請他喝安徽的茶。1979年春的一個上午,他騎自行車到招待所,要我從已定稿的《雲海探奇》中節選五六萬字,發在《當代》創刊號上,並要我征得中少社的同意。這時才知道,人民文學出版社已委任他籌辦新刊物《當代》,我向他表示熱烈祝賀。大約是3天後,他仍然騎著自行車來了,得知中少社未能同意,很遺憾,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從事文學創作,要耐得住寂寞,千萬別追求一時的轟動效應。人與自然是永恒的主題,你以嶄新的視角寫人與自然的關係,在野生動物世界探險,尊重所有的生命,寫別人從未寫過的世界,一定很難。你已開了頭,就一定要堅持下去。不管別人怎麼講,我相信30年、5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之後,依然會有人讀你的作品。千萬要有信心!”
我很感動,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的諄諄告誡,一直激勵著我在山野中跋涉!30年後,那洪亮的聲音,依然縈繞在耳邊。
1979年,描寫在梅花鹿世界探險的長篇小說《呦呦鹿鳴》已經脫稿。為了表示對周達寶大姐的感謝,交給了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81年出版。
描寫在鳥類世界探險的長篇小說《千鳥穀追蹤》也在1980年底脫稿,後來交給了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雲海探奇》《呦呦鹿鳴》《千鳥穀追蹤》是3個姊妹篇,都是描寫黃山地區的野生動物世界,有著相同的人物,事件串連,但又各自獨立成篇。
1981年,我去林業部,保護處的卿建華先生熱情地介紹了自然保護事業的發展,我們從此結下深厚的友誼,我一直銘記著他對自然保護事業的貢獻。在他的幫助下,我離開了生活基地黃山,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1983年,在寫完《大熊貓傳奇》初稿之後,我想對這一階段的創作進行思考,希望有新的嚐試,希望我國的大自然文學更加多樣化。
1987年,記敘大自然探險中奇遇的《山野尋趣》結集出版了,這種新的嚐試,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和評論家的關注,它也影響著我以後的創作。
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北師大的浦漫汀教授第一個說:“你以嶄新的人與自然的關係審美,寫出的是最新的大自然文學,有鮮明的特點,是中國的大自然文學。世界上大自然文學流派的真正興起,也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很感動於她的理解與鼓勵,她也給了我很多的幫助與指點。1996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將幾部長篇小說結集,“劉先平大自然探險長篇係列”就是由她定名的。
大約是1988年前後,前蘇聯兒童文學雜誌介紹了中國一批兒童文學作家,其中對我的創作作了介紹。
1991年,應國際兒童文學研究會的邀請,我去巴黎參加了會議,介紹了我國的兒童文學和大自然文學,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篇講稿被收在論文集中,由法國蘭希出版社出版。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大自然文學要走出國門,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正是在參加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我對大自然文學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新的想法。
世界各國五彩繽紛的大自然文學,以及數年來在創作過程中的感受,使我原來的願望逐漸鮮明和強烈: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大自然文學,將中國豐富多彩的野生動植物世界譜寫成壯美的詩篇和回蕩在天宇的樂章。朝這個目標努力,必須用自己的雙腳去認識大自然,親身體驗中國大自然的特殊風韻和底蘊。
於是,我把考察大自然看做第一重要,然後才是把考察、探險的所得寫成大自然探險紀實。希冀充分以真實性的魅力,給讀者一個真實的奇妙的自然世界。這比創作一個充滿驚險離奇的故事困難得多,因為在大自然中探索,並非每天都會發生充滿刺激的事件,或有新鮮稀奇的發現,更多的是隻有自己才知道的長途跋涉的艱辛、危險中的戰栗、難耐的孤寂。我給自己出了難題。我喜歡創作上的難題,它往往能調動生命的全部力量去迎接挑戰,去探索。無論是成功或失敗,生命都更加充滿活力、閃耀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