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這張照片有缺點。”龍龍大模大樣地說,一時把大家說蒙了,隻有鳳鵑甜甜地笑著說:“是啊,照片裏還要加上咱們!”
孩子們都拍手叫好。
這話引起趙青河的沉思,等孩子們議論夠了,他說:“鳳鵑說得好,你們也是鳥學隊伍的一員!而且在學術上,我應該超過我的老師,你們應該超過我們!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我們的科學才能發展!”
靜靜地站在一旁的王黎民,充分地感受到了教師職業的自豪和責任的重大。是呀,隻有出色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才可能雕琢出高尚的靈魂!
黎明,青青的山峰無比嫵媚,蔚藍的天空像被水洗過一般潔淨。
一群孩子站在茶花中,等待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
趙青河又作了一次檢查,用眼神示意大家做好準備,然後大聲宣布:“釋放開始!”
相思鳥像是一朵朵鮮花,從敞開的籠口飛出,飛向碧綠的樹冠,開放在蔚藍的天空。它們飛旋著,上下翻舞著,頭鳥隻用幾個飛行動作,紛飛的鳥兒便組成了井然有序的隊列,像一片彩霞在藍天上飄動。
太陽出來了,燦爛的陽光普照峰巒起伏的群山。
孩子們用熱烈的掌聲,歡送這些小精靈回到大自然的懷抱。
他們同時在盼望著,盼望它們秋去春歸,帶回大自然的信息。
一陣優美的鳥鳴響起來了。
“棕噪鶥!棕噪鶥也為釋放儀式奏樂了!”龍龍向學生代表們介紹著。
早早想起了趙叔叔在千鳥穀說過的話:“你不是說,它又叫做八音鳥,和我們有特殊的緣分嗎?”
趙青河從口袋裏掏出了本子,翻到一頁,說:“你們自己看吧!”
從《山海經》開始,古代各個曆史時期的古籍中,均記載紫雲山有音樂鳥,又名山樂鳥:
“夜聞啼禽聲甚異,若歌若答,節奏疾徐,名山樂鳥,下山鹹無。”(清?黃肇敏)“忽聞鬆林中細聲嫋嫋,宛如笙笛……夏日盛多,入秋則少……”
“山樂鳥羽毛五色,頂有冠,丹喙赧。”(《臨淮異物誌》)“哎呀,這不是相思鳥嗎?秋天遷徙了,當然也就少了,我早就說過,音樂鳥就是相思鳥,它們是一個。”龍龍興奮地喊了起來。
趙青河要他們繼續往下看。
元朝汪澤民歸納了古籍中記載,又根據自己的親身觀察,提出山樂鳥有三種:
一、和八哥差不多大小。常數十隻一群,羽毛是淺赤的顏色。遊客將要到山上時,它叫:“客到、客到!”
二、體形似百舌鳥,幾十隻為一群,叫聲變化多端,一會兒像大車隆隆地走過,一會兒又清脆嘹亮。
三、生活在灌木叢中。現在聽說,它就是百舌鳥。早早靈秀的小眼睛轉悠著:“像,根據這上麵說的,棕噪鶥像山樂鳥哩!”“群眾又稱棕噪鶥為琴鳥!”趙青河說。
“是呀,是和我們有緣分,早早起的頭,我們就是沿著琴溪去探險尋找哩!哈哈,沒想到見麵還認不得,原來就是它!”
“現在下結論太早,還需要經過周密的研究。”趙青河說。
“行,我們接著研究!”
龍龍袖子一擼,像是馬上就要上陣。
趙青河深情地看著孩子們,那一張張稚嫩的臉上,充滿了期待,他感到心裏有股熱流在激蕩:“很好!你們都有探索科學奧秘的誌氣,當百花爭豔、百鳥爭鳴的春天到來的時候,歡迎大家再來!讓我們共同尋找音樂鳥,揭開一千多年來留下的疑案。讓我們共同接受由相思鳥群帶回的大自然的信息,傾聽大自然對人類發出信號的回答!來吧,同學們!鳥類學在等待著你們!別看你們現在是孩子,其實,你們是祖國未來的巨人!未來科學的巨人!”
1980年11月22日-
1981年3月24日初稿於合肥
1982年6月11日定稿於北京1996年春修訂於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