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後記 我若為王,提筆江山任我畫(2 / 3)

這六件事做完,天下三分,周有其二!可以說姬昌已經做好了翦商的最後準備,但時不我待,姬昌將如此大好局麵留給了姬發,溘然長逝。此時周的軍隊實力仍然無法與常戰沙場的商軍相比,在商朝軍隊遠征東夷、國內空虛之時,周發起突襲,取下朝歌,成為新的中原之主。

周武王推翻商朝,對屬下大臣進行了大肆封賞,而之前的種種問題開始暴露。

據傳,周推翻商,集結了八百諸侯。諸侯們利益訴求不同,如今是時候搬上台麵一一解決了。然而武王早亡,兒子尚小,周王朝又是剛剛建立,百廢待興,所以,為了這個新生的國家,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拿過了執政大權。

周武王死後,殷商後人打算東山再起,而原本跟隨周共同爭戰的諸侯因對戰後利益分配的不滿製造暴動。在召公奭的支持之下,周公旦強硬地壓下了一切反對的聲音,用三年的時間平定暴亂,度過了周王朝最為艱難的歲月。

周公旦執政七年後還政於周成王,但有很多跡象表明,當時周成王是將周分為了東西兩部分,成王與周公旦分治一方。當時周的國都為鎬京,也就是現在的西安一帶,被稱為宗周;而周公的封地洛邑,也就是現在的洛陽一帶,被稱為成周。

周公還政成王後第三年病逝,周成王獨攬大權。他繼承了周公旦留下的遺產,在周成王和他的兒子周康王兩代君王的統治下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

然而周康王之後,周陷入困境,首先是周康王之子周昭王為擴大疆域連年征戰,在登基第十九年南攻楚國時,死於漢水之濱。之後昭王之子周穆王登位,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四方征戰,兩征犬戎,獲其五王,九師伐楚,為父王報仇。之後又東攻徐戎,鞏固了周在東南的統治。

周穆王之後,周共王繼位,國家因連年征戰耗費了巨額財富,財政空虛,經濟上難以維係。而周共王為了表示賞罰分明,不得不將都城附近的土地陸續分封給諸侯和大夫,使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來越小,財政收入越來越少。

周王朝的國勢開始衰落。

為了縮減開支,周共王裁減軍隊,明法息民,讓更多的百姓安於生產,創造財富,以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在對外關係上采取和平穩定的外交政策,對邊境爭端主要采用和平談判的辦法解決,盡量避免武裝衝突。在政治上,他廢除原來的“土地國有,分封臣下”的舊製度,實行土地私有製,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國家按規定向土地所有者收繳稅金,這是西周王朝首次把土地私有合法化。

周共王這些舉措對國家十分有利,大大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但也有弊端存在,由於裁減軍隊,各城鎮的武裝力量十分薄弱,引來了異族窺探。西戎趁機反叛,組織軍隊向西周發起攻擊。周軍兵微將少,無力阻擊敵人,被西戎連續攻占十餘座城邑,直逼鎬京。周共王得知鎬京受到威脅,隻能緊急調集各諸侯國軍隊聯合出擊,才把西戎軍擊敗,將他們趕出境外。但是這場戰亂使周王朝受到很大損失,也為之後西周衰敗埋下了伏筆。

周共王之子周懿王繼位的第一年,天再旦,也就是日全食,受此影響,周懿王決定遷都。但遷都沒多久,又遇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這讓周懿王一生都活在疑神疑鬼之中,鬱鬱而終。

周懿王死後,繼位的不是他的兒子,而是他的叔叔周孝王,周孝王在位期間做了一件事,這件事深刻影響了之後周的曆史,也推動了命運的齒輪。這便是為了製衡申侯的權力,周孝王將西戎庶子,同時也是周主管畜牧的大臣非子分封於秦邑,建立秦國,號稱秦嬴,也就是之後統一六國的嬴政之祖。

周孝王在位六年後,周懿王之子姬燮繼位,即周夷王。

到周夷王,周的衰弱已為天下所知。諸侯不再朝貢,收入銳減。為減少開支,不斷地削弱軍隊的物資,最終周軍的戰鬥力根本無法形成威懾,而諸侯更加不來朝貢。為了改變現狀,周夷王的兒子周厲王任用擅長財政和軍事的大臣榮夷公和虢公長父,為改善周王室的經濟窘境,周厲王聽從了榮夷公的建議,對一些重要物產征收“專利稅”,不論是王公大臣還是平民百姓,隻要他們采藥、砍柴、捕魚蝦、射鳥獸,都必須納稅。芮良夫對此感到憂心忡忡,諫言厲王,直言若用榮夷公,周必亡。

周厲王並沒有采納諫言,此時的西周用與不用其人都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那時候很多山林川澤其實是歸屬大貴族的,所以也有人猜測會引發巨大的反響,是因為他的政策損害了貴族的利益,而周厲王殘酷鎮壓的言論是來自貴族的,不過這個說法並沒有什麼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