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代篇(3 / 3)

若不是廣寒梯跌了腳,蓬瀛路迷了道,鬱輪袍走了調,因甚價年年矮屋中,喚不醒才子英雄覺。

【注釋】詹應甲〔北雙調·新水令〕《中秋闈中望月》。鬱輪袍:王維所作,以之幹謁公主,應試及第。

【賞析】作者中秋望月,心生感喟,歎世人匆匆為名利,隻有少數幸運兒能蟾宮折桂,其餘人等均名落孫山,然而依舊掙紮苦苦,“脫不盡書魔舊套”,做著才子英雄的南柯夢。詞句描寫細致生動,又慷慨激昂,道盡了普天下不遇之士的隱痛情結。

笑貔虎開門揖仇,任蚍蜉撼樹無休。群羊莫敢驅,困獸還思鬥,貶潮陽臣罪豈無由。

【注釋】張應昌〔北雙調·新水令〕。貔:古書上說的一種猛獸。蚍蜉:大螞蟻。

【賞析】這篇套曲是作者為林則徐“邊城伴月圖”所作,高度讚揚了他反抗外國殖民者入侵中國的民族氣節及英雄業績,另一方麵又從反麵無情地鞭撻了投降派的賣國求榮“貔虎開門”,即指琦善的賣國行為;“蚍蜉撼樹”,指外國侵略者的無恥掠奪。最後三句以韓愈貶謫潮陽比擬林則徐的革職之事及意欲東山再起的雄心壯誌。“豈無由”三字,表達作者麵對時局的憤慨與焦灼之情。

僵,十指嫩紅薑,一般模樣。籠袖輕嗬,兀自翻書強。

【注釋】趙慶熺〔南中呂·駐雲飛〕《冬日早起》。

【賞析】趙慶熺為道光時進士。他的散曲卓然自立,句法新鮮活潑,不落元人窠臼。這首小令繪聲繪色地描摹了一介書生寒窗苦讀的情景。清晨早起開窗,見銀裝素裹,雪花滿天,銅盆裏的水在夜晚已經冰凍,閃閃發亮。再看自己的雙手,十指僵硬,紅腫得如生薑一般,湊近嘴邊輕嗬取暖,另一隻手還沒忘了繼續翻書。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抓住幾個典型的鏡頭,傳神地表達了貧困書生的求學不易與刻苦精神。

最好水楊柳下,蓋三間茅屋,紫竹籬笆。沿溪雨過響漁叉,夕陽破網當門掛。

【注釋】趙慶熺〔南仙呂入雙調·步步嬌〕《泖湖訪舊圖》套曲。

【賞析】泖湖,位於上海鬆江西麵,風光秀美,作者隻看到《泖湖方舊圖》即驚歎不已,觀後不由心生歸隱之念,思欲在泖湖之畔蓋起茅屋,紮緊籬笆,過著打漁的自由生活,並希冀在旖旎景色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何其雅致飄逸。這也是古代士大夫寄情山水的一種理想,其中存在著一定的臆斷空想。

春紅都被東風嫁,細數韶華。

【注釋】許光治〔北中呂滿庭芳〕。

【賞析】許光治,為嘉慶鹹豐間人,散曲風格屬喬吉、張可久一派,崇尚清雅,有《江山風月譜》一卷。這首小令清新秀麗,展現春光絢爛的一麵,又感慨時不再來,韶華短暫。

綠陰野港,黃雲隴畝,紅雨村莊。

【注釋】許光治〔前調〕。

【賞析】作者擅長描寫鄉村風物,往往能抓住幾個典型鏡頭進行藝術加工,給人帶來審美的享受。這幾句突出了“綠”、“黃”、“紅”三種顏色,讀者可以盡情遐想:綠樹成蔭,黃土整飭,落雨花紅。全曲畫麵鮮明,字句雅麗,音調諧婉,為清麗派佳作。

深碧垂楊乳鴉,叢青芳草鳴蛙。

【注釋】許光治〔北雙調·折桂令〕。

【賞析】本曲描寫極為工巧精致,尤其這兩句為全篇的點睛之筆,乳鴉飛動,青蛙齊鳴,又以楊柳與芳草加以陪襯,整個畫麵動感十足,鄉村氣息在這裏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令人心曠神怡。

涼燈顫雨夢回時,姑妄言之妄聽之,紙上墨花濃欲飛。

境迷離,一半兒狐仙一半兒鬼。

【注釋】易順鼎〔北仙呂·一半兒〕《題聊齋誌異》。

【賞析】《聊齋誌異》是蒲鬆齡筆下的傑作,內容大多以狐鬼神仙影射現實世界,作者以這首小令表達了閱讀《聊齋》的感受,“涼燈顫雨”,既交代了讀書環境,又渲染了書中情景所造成的氛圍。“姑妄言之妄聽之”,果真嗎?否則何以感到“紙上墨花深欲飛”,作者已深深地陷入《聊齋》的情節之中在談狐說鬼的故事裏,辨別不出虛幻世界與現實時空,可見作品感染之強。本曲沒有正麵予以評論,但激賞之情深寓於字裏行間。

六朝事業空憑吊,萬裏乾坤共寂寥,短鬢頻搔。

【注釋】沈祥龍〔北正宮·端正好〕《秋暮自金陵溯江至京口》套曲。

【賞析】作者於秋夜之際,乘舟至金陵而下,但見枯楊衰草,西風殘照,不僅愁腸滾滾,對酒解懷。醒來後,江水滔滔,波浪洶湧,作者又為眼前之景所震動,盡拋愁怨,豪情滿懷,於是慢吹洞簫,憑欄遠眺。大江東去,曆史也如江水般更迭前行,往昔已灰飛煙滅,想到此,不由搔首自笑,人生須稱適,何必自尋煩惱?

蹊蹺,明明吃砒霜棗;求饒,蓋棺時再看瞧。

【注釋】黃荔〔北雙調·新水令〕《鴉片詞》套曲。

【賞析】黃荔,時有才名,人稱“黃三淡”。這篇套曲猛烈抨擊了鴉片對中國人的戕害,直言鴉片的危害,但即使這樣,仍有許多人知迷不悟,飛蛾投火。作者以這兩組句子警示世人鴉片是害人的砒霜,當蓋棺時再求饒為時已晚。這首曲子對於警醒世人認清鴉片毒物,具有十分深刻的現實意義。

呼天,夜茫茫失曙;呼君,路迢迢難籲;呼親,形影無尋處!

【注釋】李玉《清忠譜》第十二折。

【賞析】周順昌被閹黨陷害捉拿即將秘密押解進京。其子周茂蘭一路追來,希望能找到父親以尋機解救。他滿懷悲苦焦慮又深感身單勢孤,不由地發出悲歎,呼告蒼天,夜茫茫沒有一絲光亮,求告君王,山高水遠難以聽到:找尋親人,又不知身在何方沒有個尋處。句子以三“呼”起始,突出了人物焦慮無助的心情。

料非他丹鳳銜書,多又恐烏鴉傳信。

【注釋】洪昇《長生殿》第八出。

【賞析】楊貴妃因唐明皇風流無度而大為惱火,與明皇發生激烈衝突;皇帝一時興起,將其遣送出宮。貴妃出宮後,待心情漸漸平息下來,又不禁深深地思念起明皇來,盼望能早日還宮。就在此時,遠遠一個太監騎馬而來,她心中一陣驚喜,但更多的卻是擔憂:隻恐送信人帶來的並非喜訊而是噩耗。

此情已自費支持,怪殺鸚哥不住向人提。

【注釋】洪昇《長生殿》第九出。

【賞析】唐明皇一怒之下,將貴妃遣出宮。不久即心生悔意,起初的那一點怒氣早已被刻骨的相思所取代。思念之情不斷滋長,幾乎令他難以承受,可是不懂事的鳥兒卻還在不停地提醒他記起往事,讓他的心倍受煎熬。

人散曲終紅樓靜,半牆殘月搖花影。

【注釋】洪昇《長生殿》第十四出。

【賞析】楊貴妃創製出一套“霓裳羽衣曲”,明皇驚謂“千古奇音”。此曲創出後,貴妃命樂工每夜於朝元閣中演習。書生李謩慕此新聲遂於宮牆外竊聽。此句便是描寫“霓裳羽衣曲”演奏完畢後李謩的感受。曲終人散,周遭寂靜,一彎殘月斜映宮牆,牆邊花影搖動。在這寂靜中,仿佛那樂音仍在空氣中流動。

梅開有信,人去越遙;憑欄凝眺,把盈盈秋水,酸風凍了。

【注釋】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三出。酸風:刺眼的冷風。

【賞析】現在梅花就要綻放,而遊子卻仍在外漂泊;思婦在家中盼親回來,終日登樓依欄遠眺,那刺眼的冷風似乎都快把秋水般的眼睛凍壞了。《桃花扇》描寫了一對情人侯方域與李香君在亂世裏分合聚離的愛情經曆,這裏就是描寫李香君對避禍他鄉的侯方域的深深思念。

一朵朵傷情,春風懶笑;一片片消魂,流水愁漂。

【注釋】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三出。

【賞析】奸人田仰倚勢欲強霸香君。香君至死不從,用與侯生定情之詩扇自衛,致使血濺扇扉,後其友人楊龍友就著扇上的血點而敷演成一桃花扇,香君看著那扇上桃花,不由暗自點頭,想那桃花正如自己薄命,一朵朵淒然傷心,雖沐春風猶難展顏,一片片腸斷魂消,便擲於流水亦悲滯難漂。正是愁眼人看花花也愁。

知情隻有閑鶯燕,盡著狂,盡著顛,問著他一雙雙不會傳言。

【注釋】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八出。

【賞析】侯方域興衝衝地來訪香君,以為久別重逢,不知如何驚喜,不料人去樓已空。空院寂寂,無人可問訊,知情的恐怕隻有那些悠閑自得的鶯鶯燕燕,可它們隻知飛來飛去,人物的失望惆悵躍然紙上。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注釋】孔尚任《桃花扇》續四十出。

【賞析】這裏描寫的是戰亂後的江南秦淮蕭條衰敗的情景。當年最為繁華,最為熱鬧的秦淮兩岸,如今是笙簫已絕,人蹤杳杳。清風依然,舊景還在,歡樂的人兒卻已了無蹤影。怎不令人喟然長歎?

好事從來由錯誤。劉、阮非差,怎入天台路。

【注釋】李漁《風箏誤》第一出。

劉、阮:民間傳說東漢時劉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藥,因一時迷路而得遇二仙女,遂結成眷屬,居半年方回家,後複尋仙女,終不可再得。

【賞析】男女情事往往是由一連串的錯誤所引發的,劉晨和阮肇如果不是因為迷路,又怎會得遇仙又成就奇緣呢?此劇名為《風箏誤》,全部情節便是由一個“誤”字展開,故作者以此言開篇。誤會與巧合也正是明清戲曲中慣常的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