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看去,一位中年文士,正在給一個俊朗英武的年輕將軍講解著,時不時的還是手舞足蹈起來。正是程昱給袁熙講解著兵法韜略。
袁熙聽得也是津津有味。不斷的咂吧著嘴巴,感歎著古人智慧之深不可測,果然名不虛傳。戰場之道,袁熙還是很需要學習的,以袁熙現在的水平,打一個劉備也隻能是五五開,更別提跟曹操、諸葛亮等人了。
程昱繼續講解道:“既然陣勢十分緊要。敵軍也是要不惜一切代價要摧破敵陣。摧破敵陣有兩種辦法,其一是在其布陣之前,逼迫敵軍,防止其布陣,然後趁勢掩殺;另一種則是尋找其薄弱之處,以強兵破之,然後大軍突破攻殺。”
“程公,舉個例子!”袁熙有些好奇,不知道如何防止敵軍布陣。
程昱哈哈一笑,念起有些花白的胡子,甚是飄逸。張口就來,頷首道:“比如春秋時期,楚國與晉國進行的一次交鋒中,楚軍就逼營布陣,防止晉軍成陣。而晉軍填平灶坑水井,撤掉營帳,最後撤掉柵欄成陣。”
“哦~~~~~~~原來如此!”袁熙略有所悟。
“你看,太史將軍正在領弓箭手登上一座土丘之上,土丘不過數十米高,但是一千弓箭手在上麵,就算是三千敵軍也難以攻進來。一是即便隻有數十米高,但也需要些時間,而且弓箭手居高臨下,射箭的距離還是次數都會比平地多一些。這樣即便敵軍有些進攻也需要掂量掂量。不然非但衝陣不成,反而白送性命。”
“這就是所謂布陣過程中,往往派遣弓箭手占領控製一定地幅,使用遠程攻擊武器控製大片地域,就是射住陣腳,防止敵人衝陣。破陣時,或派遣強悍勇士為先導,破入陣中而大軍隨後進行強行突破----這時最好用錐形陣,陷陣之士,就是如此。”
袁熙舉一反三,道:“也可以隨機應變,或引誘敵軍進入複雜地形。或迂回攻擊薄弱部位。”
程昱點點頭,哈哈笑道:“孺子可教也!”
辛評在一旁插嘴道:“一般一萬人的大軍布陣需要一個時辰以上,而步卒的行軍速度都是十裏路程一個時辰,所以一般在敵軍十裏或二十裏之前開始布陣。即便敵軍有心衝陣,但是距離太遠,等到到達之前,陣勢早就布置完成了。而騎兵的速度較快,所以需要更遠的緩衝距離來布陣,或者更加精銳的部隊來拖延時間。”
辛評的言語讓袁熙眼前一亮,有些想法,曆史上鞠義的先登營正是死死拖住了的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使得公孫瓚的騎兵優勢沒能發揮出來,以致大敗!
正當袁熙、程昱、辛評等人在討論戰場之事,沮授已經布置好了大陣。青州黃巾前軍渠帥絡腮胡子曾琪,雖然比較狂妄,但也能分的清是非,知道事情輕重。
既然穩勝,何必多生事端。
沮授陣勢布置完成,太史慈的弓箭手軍也是回到本陣。等待著主帥之令。
明晃晃的的槍尖,白亮亮的刀刃,一排排整齊的羅列,黑衣黑甲,肅肅冬風。冬天是寒冷的。無情的北風呼呼地刮著,吹在臉上像刀割一般。連樹木都抵擋不了,發出嗖嗖的呻吟。
血紅色的旗幟在淩冽的冬風之中,嘶嘶作響。青州黃巾裝備缺乏,十分的貧瘠。這幾天是冬季時期最冷的,袁熙軍富裕些,都穿著薄棉衣,外麵裹著皮衣。
而對麵的青州黃巾卻是艱難的站立著,人人都身穿單衣,隻有伍長才有件棉衣可穿。僅僅是一件,什長能有權力穿上全身的棉衣。想要吃飽麼,想要穿暖麼,加入我們黃巾吧,保證你吃香喝辣,衣食不愁!
可是瑟瑟發抖的青州黃巾,卻是打臉是的,給予忽悠平民百姓的黃巾道士一個響亮的耳光。陣陣刺骨的寒風吹來,吹透寒衣,皮膚冰涼,清鼻涕都控製不住自動流了出來。遠處樹木光溜溜的,枯葉早已落了了下來。
“都給我打起精神來!”英武雄壯的小將張郃大聲喝道,顯得中氣十足、擲地有聲。嘴邊呼呼地白氣,模糊眼前的視線。
黑褐色的兵甲,顯得十分的厚實,有質地。這是袁熙軍精心裝備的鐵甲。一般的弓箭刀槍是破不了這樣的防禦的。
大戟士,人人都是三大五粗的大漢。重步兵依裝備區別大體可分為三種:以盾牌和單手武器為主的一般重裝步兵,此類步兵相對對戰場適應力強,用途廣泛;以大劍、巨斧之類的破壞力頗強的雙手武器為主的突擊步兵,此類步兵具備強大的衝擊力,常常將弱小的敵軍一舉擊潰;以長槍、超長槍為主的長槍步兵,此類步兵一般組成方陣集團作戰,對訓練程度要求頗高,是一種集團戰鬥力非常可觀的兵種,是步兵對抗騎兵最有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