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袁熙軍的準備(2 / 2)

事不宜遲,當日袁熙就同沮授,以及諸位謀士武將,並一萬五千兵馬前去高唐城,與青州黃巾決一死戰。

曆史上這一場大戰,主角其實是北平太守公孫瓚,而不是袁熙。公孫瓚之所以能打敗青州黃巾,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統帥之能,而且也有不凡的軍力。

當時公孫瓚率領的則是自己的兩萬步騎。其天下第一騎兵--白馬義從三千,普通騎兵七千,步卒一萬。如此赫赫實力,就算是打烏桓、匈奴也是綽綽有餘,更何況是區區青州黃巾。

數量雖多,但是不過是多一點的羊群罷了。青州人民悍勇,能有塞外遊牧民族悍勇麼?!

公瓚率步騎二萬人,從駐地幽州迎擊黃巾,二軍於東光展開激戰。公孫瓚大破黃巾,斬首三萬餘級。黃巾軍棄輜重,南渡黃河。公孫瓚於黃河邊設伏,待黃巾半渡之時突然出擊,黃巾軍死者數萬,血流成河,公孫瓚俘虜黃巾人口七萬餘人,車甲財物不計其數。朝廷以其功,拜公孫瓚為奮武將軍,封薊侯。

不過曆史上公孫瓚成名之戰,也是實力大增的一戰,卻是便宜了今世的袁熙。

騎兵三千,大戟士一千,弓箭手一千,長槍兵兩千,刀盾兵三千,屯田兵四千,親兵五百。運糧民夫兩千。這是袁熙的家底,也是所有了力量了。孤注一擲,勝敗就在此一舉了!

“全軍出發,三日後,與黃巾賊決一死戰!!!!”袁熙大吼道,做最後的戰前動員。

台下的一萬多的士兵也是大吼道:“決一死戰!決一死戰!!決一死戰!!!”怒吼之聲,越來越大,最後響徹天地之間。

初評二年十一月初七,高唐城。

萬裏無雲,初冬暖人,真是殺人的好季節啊!

高唐城小,住不下那麼多人。隻好令沮授在城外安營紮寨,駐紮在城外十裏處,是為掎角之勢,相互照應。

“報~~~~~啟稟沮大人,青州前部約有兩萬人今晚渡河,屬下預計明日一早就會渡河完畢,然後擺開陣勢,護衛青州大部渡河。”

沮授抬頭望著初七的半月,感歎道:“就要開始了麼。明日之後,吾之命運就要跟這個年輕人交織在一起了。”

忽然,他低頭微微一笑:“不過也好,賢明有才能,也有野心,也不屈我沮授之才。也罷。也罷!”

次日淩晨。

“咚咚咚咚咚咚!”

震撼人心,如同敲在人心上的聚將鼓打響了,戰爭開始了。

五更造飯,卯時出發。

沮授選的時辰也是十分老辣。青州黃巾昨日想趁著天黑,袁熙軍沒有查備,偷偷讓前軍渡河,然後天亮之後,袁熙軍即便發現,但是也已經晚了。那時青州黃巾前軍已經布好陣勢,即便袁熙軍來襲也晚了。

殊不知青州黃巾的一舉一動,都被袁熙的斥候看的清清楚楚,情報也迅速的傳到了主帥的手中。

晚上渡河緩慢,而且不能造成聲響。所以兩萬青州黃巾前部,渡河用了一個晚上。而撕破夜幕的偽裝之後哦,青州黃巾主力渡河的速度就會加快數倍,渡河的地帶也會擴大。半日就會渡河完畢。

而沮授算準如此,準確的讓兵馬出動。早了,浪費士卒體力,晚了,給青州黃巾時間布陣。要是袁熙統領,必然沒有這樣的經驗,和計算的能力。薑還是老的辣,此言不虛!

“諸位將領聽令:一定布置好雁行陣。也就是我軍三天前定好的陣勢。要是有誰布陣不利,有漏洞之處,休怪我沮授軍法處置。”

“雁形陣是一種橫向展開,左右兩翼向前或者向後梯次排列的戰鬥隊形。這次本陣乃是向後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則是保護兩翼和後方的安全,防止敵人迂回。同時抗住敵軍,給弓箭手部隊發揮的時間。

同時騎兵部隊,聽令行事,給予敵軍致命一擊!”

“諾!”

諸位將軍肅然領諾,點頭不止。隨後散去,領著本部人馬,徐徐前進。

沮授領兵出戰,田豐、程武輔佐。而袁熙同程昱、辛評領兵駐守高唐城,同時作為後援時刻準備著支援沮授。

戰場的局勢,正是一步步按著袁熙、沮授等人的計劃,慢慢的展開了。

(求票票哈,推薦收藏,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