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袁熙軍的準備(1 / 2)

而張合的大戟士作為重步兵,是當仁不讓也是最為適合的。

高唐城的地理位置有些奇特。一麵環山,一麵環水,高唐城跟黃河支流之間有著十數裏的距離緩衝。而這片寬闊的地帶就將成為了袁熙軍與青州黃巾的戰場。

“對待黃巾當需正兵以陣勢當之,輔以奇兵進攻,放能收獲奇效。”袁熙想了想道,正規軍跟黃巾賊的區別一是裝備,二是就是陣勢了。

而古代打仗最重視陣勢,一旦陣勢被破,那就離兵敗不遠矣。

“沮公,說道布陣,你有什麼看法?”袁熙問起了袁熙帳下三大謀士之一的沮授。小平原,三謀士,四大將。這是袁熙最為核心的配置,也是當時天下諸侯之中最為厲害的一個。

三謀士,指的就是沮授,田豐,程昱三個頂尖謀士。其中程昱善陰謀詭計,田豐善於兵法奇謀,而沮授作為厲害的就是陣法韜略。也是三個謀士之中,帶兵最厲害的。

所以袁熙問起了沮授。沮授也不藏著掖著,把自己思索已久的戰術道了出來。

“我軍兵力不多,但是驍勇善戰,裝備精良,當以數陣迎敵。配上密集的戰鬥隊形,集中力量進行防禦和進攻。大戟士為前軍,弓箭手在後,組成前軍,以數陣迎敵;其中中軍應該多布置疑兵,以疏散的戰鬥隊形迎敵,方陣圓陣等均可疏開為疏陣。疏陣加大行列間距,通過多樹旌旗、兵器、草人,夜間多點火把,以少數的兵力顯示強大的實力。”

隨後沮授看了諸位將軍一看,接著道:“兩翼乃是大陣屏障馬虎不得,當需要謹慎之人領精兵布陣。同時,高唐城周圍山脈極多,應在山上多布置疑兵,牽製青州黃巾主力,同時讓敵人不知虛實,新生恐懼。”

袁熙拍案叫絕,歎服道:“沮公真乃大才也,張良韓信之才也不過如此吧。不虧為曠世奇才。而且有什麼不同意見可以提出來,盡管說。隻要是好建議,吾統統接受。”

趙雲道;“可以讓我的騎兵當做大軍兩翼,可以保護中軍兩翼和後方的安全,防止敵人迂回,在靜止時,可獲得處於中央步兵的保護與支援;而進攻時又可發揮進攻騎兵的威力,增加突然性。”

袁熙拍手道,此言甚有道理,高唐城前平地較少,騎兵不易迂回穿插敵陣。如果讓子龍將軍的騎兵作為兩翼,待戰事膠著之時,令兩翼騎兵衝鋒,青州黃巾必然不支!好計謀!吾采納了。”

得到了主公袁熙的肯定,趙雲微微一笑,退下回到自己的座位。

趙雲說的在曆史上也不是沒有先例,當然現在還沒有,以後則會出現,亞曆山大在印度進行的會戰就是近似於這樣一種隊形。

袁熙又問了數聲,見眾人沒有異議,袁熙作出了最後的決定。

“宣吾楊武將軍令:郡丞崔琰留守平原,輔助平原國一切政務;沮鵠領一千屯田兵守衛平原城,主簿董昭為督糧官,負責糧草軍械調度。”

隨後,袁熙掃過,沮授、程昱、田豐、辛評、程武等人謀士文臣,道:“剩下的幾位謀士隨我出征。”

“此次大戰,沮授是主帥,一切軍事事務都聽他調度,他之令,就是吾之令,有膽敢違者,殺無赦!”

袁熙殺氣騰騰,十分鄭重的最後一句話,讓沮授詫異萬分,也讓在座的將軍心裏一振。

袁熙心裏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領兵打仗,自己到底還是初學者,打打小兵小賊,還行,數萬以上的戰役,自己還是有些吃力。既然吃力不討好,還不如讓位於賢,反而一身輕鬆。

聽了袁熙的委任,沮授是真的震驚了。知道袁熙是個人才,卻是萬萬沒有想到有如此的魄力。要是袁熙領導自己,沮授心裏反而有些好受,畢竟有沒有真本事一看便知。

可是萬萬沒有料到,袁熙竟然當眾把大權給予自己,除了信任還有沉甸甸的責任。讓袁熙指揮,勝敗六四之分,讓自己指揮勝率則有九成。要是袁熙父親袁紹有袁熙一半的魄力和信任,自己也就不會被排擠出去了。

搖了搖頭,閉上眼睛,清空雜念,沮授忽然睜開雙目,發出懾人的眼光,鄭重道:“授領命!”

見沮授同意了,袁熙表麵隻是微微一笑,心裏卻是樂開了花,自己如此信任他,無論此戰是勝是敗,沮授必然是自己麾下謀士了。勝則是感激;敗則是愧疚。依著沮授的性子也不會拋棄袁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