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歲的青年文士,由於多年吃素,董昭保養的很是年輕,更袁熙一站,好似哥倆。董昭理了理思緒,脫口而出,絲毫用打草稿,道:“高唐縣位於平原國東南部,有民一千兩百三十一戶。共四千六百多人。縣裏有衙役百餘人,但都是壯丁,可捉盜賊,而不能對敵。能見到黃巾賊不逃,已經算是不錯了。”
袁熙點點頭,知道這也是現實,誰也不是傻子,做些螻蟻撼大樹的舉動。
董昭接著道:“高唐地理十分重要,乃是居中原衡衢。有官馬大道南通吳會,北拱神州。青州黃巾要想通過平原國,與常山郡等處的黑山賊彙合,高唐乃是必經之路。乃是黃河方圓百裏唯一的渡口,不然則需東行百裏,前去漯沃城,然後不僅路途遙遠,還需攻打諸多城池,怕是青州黃巾賊堅持不了那麼多的時間和路程。”
廢話那麼多,隻有一句話--高唐城乃是畢竟之路。
周圍的文吏早就把平原國的地圖打整完畢,掛起來,盯著地圖,袁熙想了想問道:“諸位有何看法,這高唐首戰我們是要怎麼的打。”
“龍膽”將軍趙雲發言了:“兵法有雲,半渡而擊之,我們既然有騎兵,何不以騎兵為主力,趁其渡河之際,那時隊伍散亂,陣法不齊,則可一戰可擊敗。”
袁熙搖搖頭,道:“打敗黃巾賊甚易,可是要全殲他們不易,要是想要俘虜他們更是難上加難。我軍沒有水軍,船隻甚少,要是黃巾賊見前軍失利,然後回撤怎辦。我們無法追擊啊。隻有放他們過河了?”
袁熙否決了趙雲的意見,從兵法角度,渡河之際發起進攻,確實是不可多得的機會,但是從戰略角度上來看,卻是不太好!
要是讓黃巾賊發現官軍太強,而放棄與黑山軍會的決定,那就沒有意義了。袁熙想要吞並青州黃巾的想法也就落空了。隻有讓黃巾賊的主力全部渡河,擊敗後,再逃亡,再追擊,這樣基本已成定居了。
如果青州黃巾的前軍失利,大部人馬不去渡河,而袁熙的兵馬來不及渡河追擊,等到黃巾賊藏於深山之中,做什麼也是於事無補了。
“那就放他們過河。讓我和子義將軍一起,以我的大戟士為步軍主力,太史子義將軍的弓箭手部隊為雙翼,迎敵。以黃巾賊的實力和裝備必然不是我軍的對手,到時候加上子龍將軍的騎兵衝鋒。”
袁熙點點頭,道:“計是好計!我也是如此考慮的。就怕~~~~~~”
張郃豪爽一笑,道:“主公為何吞吞吐吐,不似平常!是不是就怕到時候我的大戟士擋不住青州黃巾的衝擊,而致使全軍大陣崩潰,全軍打敗?!”
袁熙有些不好意思了,雖然袁熙信任張郃的兵法謀略,個人武力,但是練兵如何,手下大戟士是否能扛得住,還是得讓事實說話。畢竟大戟士看起來裝備精良,都是虎背熊腰,三大五粗的壯漢,可上了戰場吧表現如何,還是另說。
張郃豪邁一笑,甚有氣度,知道袁熙的為難之處,沒有說出來已經是給他張郃麵子了。可是士可殺不可辱,也不可懷疑。對他手下不信任,就是對他不信任。張郃猛拍胸脯道:“請主公放心,盡管下令,要是我的大戟士完不成主公交給的任務,我就提頭來見。”
話都說到這份上,要是在不給張郃機會,那袁熙可就太令人失望了。
“都是鞠義乃是冀州第一將?!我不信,起碼我袁熙不信。這一戰就是諸位的成名一戰。是老虎、獅子還是豬狗一樣,就看各位的表現。鞠義的先登營威震華夏,名動冀州,我是沒覺得多厲害。要是你張擕義,能夠擋住三十青州黃巾。冀州第一軍,天下第一步卒精兵的名號就是你張擕義的。”
張郃在下麵聽得是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出去跟黃巾賊廝殺,以證實力。
袁熙見效果達到,微微一笑,也不在拱火,開始商討起未來幾天的袁熙軍的動作。
(求推薦。求收藏。收藏的可以每天推薦一下,畢竟你選擇了本書,是本書的榮幸,覺得此書必有可取之處!在別的網站看的讀者可以來起點注冊一下,投一下推薦收藏。人艱不拆,大家就別讓此書的成績不太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