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則是,唯一一個曾讓曹操懷恨在心,而沒有殺的武將。曹操曾恨朱靈,更欲奪其兵營。其時以於禁為人有威重,曹操便遣於禁自變量十騎,齎書徑往朱靈兵營奪其軍,朱靈及其部眾皆不敢動;曹操更以朱靈為於禁部下督,眾皆震服。
朱靈,字文博,冀州清河國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初為袁紹部將,曹操征陶謙時,袁紹使朱靈都督三營軍隊以助曹操,搏戰有功。戰後袁紹所遣之諸將各各罷歸,惟有朱靈道:“我觀人可謂多矣,無一人能比曹公,這才是真明主啊。今既已相遇,我還要求甚麼呢?”於是留而不返。他所帶領的士卒俱傾慕曹操,亦隨朱靈留下。朱靈後為良將,與劉備、路昭邀擊袁術於下邳北;從征馬超、韓遂、張魯、孫權,多有功勳。其名僅亞於徐晃等,官至後將軍,封高唐亭侯。死後諡曰威侯。
一個僅次於徐晃的二流頂尖武將,也算是袁熙慧眼識珠,小小的撿漏了。而且朱靈忠義無雙,也是讓袁熙十分敬重佩服的地方。
朱靈初為袁紹部將。清河人季雍以鄃城背叛袁紹而投降公孫瓚,公孫瓚遣兵往守鄃城。袁紹遣朱靈攻之,但朱靈家人都在城中,公孫瓚便將朱靈母弟置於城上,誘呼朱靈。朱靈望城涕泣道:“丈夫一出身與人,豈會複顧全家室!”於是力戰拔城,生擒季雍,然而朱靈一家皆死。
當然袁熙也不會讓這事情發生,早就派人接朱靈家人到平原,一是保證安全,二是當作人質。
曹操征討陶謙的時候,袁紹派朱靈統率三個營援助曹操,作戰有功。袁紹所派來的那些大將大多要被送回。朱靈說:“我閱人很多,沒有像曹公這樣辦事的,這真是明主啊!現在已碰上了真的明主,還要投奔誰呢?”便留下來不再離開,他所帶的將士都仰慕曹操,全跟著朱靈留下了。
建安四年,袁術兵敗於陳,袁譚自青州迎之。袁術便欲從下邳北過,曹操遣劉備、朱靈、路招邀而擊之。適時,袁術病死。
赤壁之戰時曹操徙趙儼為都督護軍,護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與眾多名將並列。
關中諸將馬超、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作叛。秋七月,曹操親自西征,與馬超等夾關駐軍。曹操急加以抵敵,又暗遣徐晃、朱靈等夜渡蒲阪津,據河西為營。朱靈又隨夏侯淵平隃糜、汧氐。
曹操還鄴城,以夏侯淵行護軍將軍,督朱靈、路招等屯長安,擊破南山賊劉雄,並降其眾。
三月,曹操西征張魯,軍至陳倉,將要自武都入氐;其時氐人塞道,朱靈、張郃等便攻破之。
曹丕即位,封朱靈為鄃侯,增其戶邑。其詔曰:“將軍佐命先帝,典兵曆年,威過方、邵,功逾絳、灌。圖籍所美,何以加焉?朕受天命,帝有海內,元功之將,社稷之臣,皆朕所與同福共慶,傳之無窮者也。今封隃侯。富貴不歸故鄉,如夜行衣繡。若平常所誌,願勿難言。”朱靈便道:‘“高唐,是我向來所願。”於是改封朱靈為高唐侯
秋,魏軍伐吳。曹休從廬江南入合肥,滿寵軍向夏口。曹休深入敵陣。敵軍於無強口斷夾石以截曹休退路。曹休與戰不利,於是退走。幸得朱靈等從後來斷道,與敵軍相遇,敵軍驚走,曹休軍方才得還。
最後一個戰將則是蔣奇。蔣奇,字義漢。東主袁紹麾下戰將,官渡之戰時,袁紹遣淳於瓊等將兵萬餘人北迎運車,沮授說紹:“可遣將蔣奇別為支軍於表,以斷曹公之鈔。”袁紹不聽從。袁紹遣蔣奇領兵一萬,往救烏巢,被張遼所殺。
二流末武將,能被沮授提名,也算是他的榮幸,袁熙本著寧殺錯勿放過的精神,也把這個家夥弄來了。
一個頂尖謀士,四個二流武將,都已到齊。其中朱靈最為厲害,韓猛次之,蔣奇再次,沮鵠最末。
初平二年十一月三日,冀州別駕,裨將軍沮授--袁紹加封的,想安慰沮授,高於田豐,程昱的中郎將,除諸子之外職位最高的--領朱靈、韓猛、蔣奇、沮鵠戰將四員,精兵五千支援袁熙,抵禦青州黃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