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領平原郡(二)(1 / 2)

(文學度www.wenxuedu.com)漢景帝、武帝之際,分濟北國北部置平原郡。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封濟北王子侯國安陽、羽,屬平原郡。其後割平原郡北部數縣屬勃海郡。漢昭帝元鳳六年(前75年),徙陳留郡富平侯國於厭次縣。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平原郡領十九縣:平原、鬲、高唐、重丘、平昌侯國、羽侯國、般、樂陵、祝阿、瑗、阿陽、漯yīn、朸、富平侯國、安悳、合陽侯國、樓虛侯國、龍額侯國、安侯國。郡治在平原縣,都尉治所在樂陵縣。隸屬於青州刺史部。

王莽改平原為河平。兩漢之際,平原郡為張步所據。東漢初,省並重丘、羽、瑗、阿陽、朸、合陽、樓虛、龍額、安等九縣。朝陽縣由濟南郡來屬,後改名為東朝陽縣。光武帝、章帝時,祝阿、安德、東朝陽、西平昌、漯yīn五縣兩次改屬濟南,其後又兩次還屬平原。漢明帝時改富平侯國為厭次侯國。漢殤帝延平元年(106年),封和帝兄劉勝為平原王,置平原國。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平原國除為郡。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平原郡領平原、高唐、般、鬲侯國、祝阿、樂陵、濕yīn、安德侯國、厭次侯國、西平昌十縣,漢桓帝建和二年(148年),複置平原國。

袁熙前世對於平原國的印象,莫過於平原相劉備了。

當時還得從討董一時說起。曹cāo追董卓,戰於滎陽,大敗而回。但是討伐董卓的各州郡長官各懷異心,遷延rì月,保存實力。酸棗駐軍的將領每rì大擺酒宴,誰也不肯去和董卓的軍隊交鋒。酸棗糧盡後,諸軍化作鳥獸散,一場討伐不了了之。

曹cāo感歎道:“吾始興大義,為國除賊。諸公既仗義而來,cāo之初意,yù煩本初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固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穀,製其險要;公路率南陽之軍,駐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深溝高壘,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cāo竊恥之!”

從此盟軍散夥。公孫瓚同劉備、關羽、張飛、等人道:“袁紹無能為也,久必有變。吾等且歸。”隨後回北平郡去了。

當時袁術遣公孫越幫助孫堅攻周昂,公孫越被流矢shè中而死,公孫瓚怒道:“我弟之死,禍起於袁紹。”於是出兵駐紮在磐河(今河北境內)準備報複袁紹。袁紹驚恐萬分,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給了公孫瓚堂弟公孫範,派他到南皮,想以此與公孫瓚結援。公孫範於是背叛袁紹,以渤海兵力協助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rì益強盛,進駐界橋(故址在今河北威縣境內)。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其中就有平原相劉備。

在此,劉備還有一個典故。太史慈為報答孔融之情,單騎衝陣,星夜投平原來見劉玄德。施禮罷,具言孔北海被圍求救之事,呈上書劄。玄德看畢,問慈曰:“足下何人?”慈曰:“某太史慈,東海之鄙人也。與孔融親非骨肉,比非鄉黨,特以氣誼相投,有分憂共患之意。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告,危在旦夕。聞君仁義素著,能救人危急,故特令某冒鋒突圍,前來求救。”玄德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

不知道,今世的平原國被袁熙占了,劉備將去往何處。

袁熙達到平原國時,有城池:平原、高唐、祝阿、漯yīn、安德、鬲國、西平昌、般縣、樂陵、厭次十個城池。冀州青州市黃巾起義的爆發地帶,也是災荒最為嚴重的地帶。這幾個都是後來剩下的城池了。

剛剛達到平原國,袁熙就接受了所有的政務軍事,上任的官員也按著袁紹的任命,或回鄴城當官,或到別處。給袁熙騰出了地帶。

郡治在平原縣,這裏也成了袁熙臨時的行政中心。

平原國有民萬餘戶,約五萬人。從常山郡遷移過來的另有屯田民五千。共計五萬五千人。袁熙為揚武將軍,平原相。田豐、程昱為左右軍事中郎將,主兵事。趙雲為騎都尉,太史慈、張郃、高覽為校尉,夏侯蘭、甄猛為都尉,崔琰為郡丞,是為太守助手,以典領文書,辦理事務。掌管人事選拔考核,百官犯法者。董昭為主簿,主錢糧簿書,軍械打造。辛毗為軍師祭酒,負責出謀劃策。程武為參軍,掌管軍中事物。

現如今,袁熙有騎都尉趙雲,統領騎兵,虎豹騎,兩千六百人;校尉太史慈,統領弓箭手,五百,步兵五百人;校尉張郃,統領重裝步兵,大戟士,五百人,輕步兵一千人;高覽統領步兵一千五百人;夏侯蘭領步兵五百,甄猛領親兵五百。另有屯田兵三千。約有士兵一萬六百餘人。

兵民比例大約一比五的比例,說實話這個比例有些嚇人。一般的極限都是一比十的比例。大約兩戶人家才能供應一個士兵長期打仗,而農忙時,可以不必回家參加農忙。